诗词大全

《陪元允大受游天宁寺诗》

寂寂禅林绕篆香,长廊古殿总虚凉。
楩柟蔽日空交影,乌鹊驯除不乱行。
灭想自成清净界,争机端作是非场。
灼然祖意休生解,炯炯寒灯一点光。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陪元允大受游天宁寺诗》是宋代郭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天宁寺中的景色和禅修的境界,表达了清净、宁静与智慧的主题。

这首诗以禅林为背景,以寺庙的景色为线索,通过对长廊、古殿、楩柟、乌鹊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篆香缭绕,让人感受到禅宗修行的氛围。长廊和古殿所散发的虚凉感,给人一种超脱尘俗的感觉。楩柟的影子交相辉映,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诗情画意。而乌鹊被善待,不再扰乱行进,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安宁和平和。

诗人通过描绘禅修的场景和环境,表达了灭除杂念、追求内心清净的愿望。他说自己的思维已经净化,达到了清净界的境地。在这个清净的境地中,世俗的是非已经不再有意义,不再干扰内心的平静。诗人呼应禅宗的思想,认为争斗和争论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的明亮。

最后两句“灼然祖意休生解,炯炯寒灯一点光”,展示了诗人对禅宗的领悟和对真理的追求。诗人认为禅宗的智慧就像一盏寒灯,在黑暗中闪耀出微弱的光芒。这种光芒不仅照亮了禅宗的道路,也点燃了诗人内心对生命的理解和解脱的渴望。

这首诗词通过寺庙景色的描写,以及与禅修相关的意象,传达了禅宗的理念和修行的境界。诗人通过描绘清净的境地和追求智慧的内心,展示了禅修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运用,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 《期卢嵩,枉书称日暮无马不赴,以诗答》

    佳期不可失,终愿枉衡门。南陌人犹度,西林日未昏。庭前空倚杖,花里独留樽。莫道无来驾,知君有短辕。

  • 《遐方怨》

    帘影细,簟文平。象纱笼玉指,缕金罗扇轻。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凤箫歇,镜尘生。辽塞音书绝,梦魂长暗惊。玉郎经岁负娉婷,教人争不恨无情。

  • 《首夏病间》

    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微风吹夹衣,不寒复不热。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羁。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

  •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

    汉家宫殿荫长槐,嫩色葱葱芣染埃。天仗龙旗穿影去,钩陈豹尾拂枝来。青虫挂後蜂衔子,素月生时桂并栽。我意方向杜工部,冷淘唯喜叶新开。

  • 《菩萨蛮》

    白云孤映遥山碧。碧山遥映孤云白。楼倚一天秋。秋天一倚楼。断肠随雁断。断雁随肠断。来雁与书回。回书与雁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