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
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
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
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作品评述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
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
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
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
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

译文:
陪伴张丞相登上荆城楼,
并寄给蓟州的张使君和浪泊戍主刘家。

蓟门在天的北边,铜柱在日的南端,
外出守卫声音遥远,放逐之法未曾宽容。
侧身轻轻依靠望远,牵手时莫相欢。
白玉无瑕疵,青松有岁寒。
府中的丞相楼,江上的使君滩。
兴致尽时回舟去,才知道行路困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和张丞相一同登上荆城楼,然后寄给蓟州的张使君和浪泊戍主刘家的诗。整首诗并不是直接赞美城楼或者景物,而是借登楼之际抒发诗人自己的心情。

诗的开头,诗人用“陪张丞相登荆城楼”,表达了自己和张丞相登楼的情景。然后提到“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可以看出他写这首诗的目的是寄给他们的,可能是表达自己与他们的身份和感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荆城楼和周围的环境。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给人一种庄严、辽阔的感觉。但是在这庄严的环境中,出守的官员声音却显得遥远,放逐之法也未曾宽容。这种对现实的描写,或许是诗人触动到了一些内心的困扰和不满。

然后诗人写道,“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表达了诗人和张丞相在登楼时的情景,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寂寞。接下来的两句“白玉无瑕疵,青松有岁寒”,可以理解为对张丞相和使君的赞美。丞相府中的阁楼和江上的使君滩,都是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地方。

最后两句“兴致尽时回舟去,才知道行路困难”,是诗人对结束登楼之行的表达。回舟代表着返回原地的旅程,但是才发现行路难,可以理解为在诗人内心对人情世故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写了诗人和张丞相一同登楼的情景,然后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孤独和思考,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某种不满。同时,诗中还透露了一些对丞相和使君的赞美和敬意。整首诗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感,也给读者一种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 《答张彻(愈为四门博士时作张彻愈门下士又愈之从子婿)》

    辱赠不知报,我歌尔其聆。首叙始识面,次言后分形。道途绵万里,日月垂十龄。浚郊避兵乱,睢岸连门停。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渍墨窜旧史,磨丹注前经。义苑手秘宝,文堂耳惊霆。暄晨躡露舄,暑夕眠风棂。结友子让抗,请师我惭丁。初味犹啖蔗,遂通斯建瓴。搜奇日有富,嗜善

  • 《天命吟》

    可委者命,可凭者天,人无率尔,事不偶然。

  • 《秋夜斋中》

    木落烟深江上村,暮秋萧瑟不堪论。雁如著意频惊枕,月似知愁故入门。营道数峰新石友,广陵一曲古桐孙。亦知长物终安取,聊与儿曹洗睡昏。

  • 《感怀》

    宿心不觉远,事去劳追忆。旷古川上怀,东流几时息。门前青山路,眼见归不得。晓梦云月光,过秋兰蕙色。

  • 《寄怀八弟三首》

    平日鸰原左右手,蟨邛前后未须论。清秋淮上多诗句,白首篱边近酒樽。杜舅高情笃兄弟,先君至性厚闺门。两公与尔同师法,相待归来老此园。

  • 《百字令(杨民瞻索古梅曲,次其韵)》

    园居好处,是古梅飞动、欺霜凌雪。底问纷华桃李态,自倚天姿明洁。城外灵山,桥头玉水,多少佳风月。岁寒时候,南枝尤与清绝。几回唤酒寻诗,诗成小醉,絮帽浑_侧。领略不辞身跌宕,一洗群儿啁哳。太始遗音,元和新样,到了都难说。草玄经在,对花何闷孤寂。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