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岸青枫树,长随送远心。
九江春水阔,三峡暮云深。
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
迢迢嫁湘汉,谁不重黄金。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湓城赠别
楚岸青枫树,长随送远心。
九江春水阔,三峡暮云深。
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
迢迢嫁湘汉,谁不重黄金。
中文译文:
送别歌
楚岸上青枫树,长跟随着送别的心。
九江的春水宽阔,三峡的暮云沉沉。
荡气回肠像桓伊吹的笛子,才华横溢如蔡琰弹的琴。
遥远地嫁去湘汉,谁不珍重黄金。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之情,描绘了离别时的美好景色和心情。诗人使用楚岸上的青枫树来象征离别的心情,长久伴随着将要送别的心意。诗中描绘了九江春水的宽广和三峡暮云的深沉,突显出诗人离别的悲凉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嫁到湘汉的遥远之地,提到谁不重视黄金,表达了对黄金的崇尚和对离乡背井的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别之情为主题,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哀思。诗人通过描绘楚岸上的青枫树和九江春水,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自然景色相融合,表达出无法割舍的离别之情。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嫁到遥远的湘汉和黄金的比喻,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之情,以及离乡背井所需的物质财富。整首诗言简意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内心纷繁的情感,给人一种深深的思索和感动。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aa17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偶语无人且复吞,昼晴饶睡憩榕根。鸟鸣幽谷何妨静,花发深林只有繁。逸思共怜居有竹,清阴谁伴酒盈尊。非关兴心回船急,剥啄那知客至门。
儒林冠冕蓍龟,黄发同时二老归。出处古今难一概,青天未可载盆窥。
此树婆娑近浅塘,繁英飘落似丁香。绿阴庭院休回首,应许他乡胜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