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清泚旱犹深,炳炳芙蓉近可寻。
苍壁巧藏天影入,翠奁微带藓良侵。
能供水石三秋兴,不负江湖万里心。
照影独怜身老去,日添华发已盈簪。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盆池》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曾巩。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环环清泚旱犹深,
炳炳芙蓉近可寻。
苍壁巧藏天影入,
翠奁微带藓良侵。
能供水石三秋兴,
不负江湖万里心。
照影独怜身老去,
日添华发已盈簪。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个盆池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人以盆池作为象征,抒发了对自身年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赏析:
诗的开头写道,盆池水清环绕,即使干旱依然深沉。这里可以理解为盆池代表了人生,水清表示人生的纯洁与美好,而环绕的意味着人生的边界或者限制。接着,诗人写到芙蓉盛开近在眼前,把握住这美好的时刻。这里的芙蓉可以象征青春和美丽,诗人希望珍惜眼前的美好。
下一节描写了苍壁巧妙地映入盆池,翠奁微微带有藓苔的痕迹。这里的苍壁可以理解为岁月的痕迹,而天影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经历和记忆。藓苔的良侵则表示岁月对人生的侵蚀,暗示着诗人已经年老。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盆池的赞美,称赞它能够提供水石之美,带来秋天的愉悦。这里的水石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经历和智慧,秋天则可以象征着人生的成熟和收获。作者通过盆池的形象,表达了对自身人生经验的自豪和满足。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年老的感慨和思考。他独自一人照影,怜惜自己逐渐老去的身躯,而华发已经盈满了簪子。这里的华发可以理解为白发,已经填满了簪子,意味着年岁的增长。诗人通过对自身的描写,表达了对年华易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和悲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盆池的描绘,以及对其中的意象的运用,抒发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盆池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人生经历的自豪和满足,同时也表达了对年老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和悲叹。
大唐国里千年圣,王舍城中百亿身。却指容颜非我相,自言空色是吾真。深殿虔心随宝辇,广庭徐步引金轮。古来贵重缘亲近,狂客惭为侍从臣。
东浦菰蒲合,南庄桑柘繁。潮生无断港,寺废有颓垣。籴米寻山步,移舟泊水村。野人多旧识,相对两无言。
高居称君子,潇洒四无邻。丞相栋梁久,使君桃李新。凝情看丽句,驻步想清尘。况是寒天客,楼空无主人。
不梦清淮鬓欲凋,因君行色意飘飘。铁头船子旧游处,三尺霜鳞镜面跳。
巍巍新庙,穆穆真皇。德符二圣,仁洽万方。联典咸秩,鸿笠用彰。威灵如在,时思不忘。
平日多奇节,中间似富公。天从庐墓请,人说救荒功。辛苦培邦本,雍容遏乱锋。文传遗奏切,更过子囊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