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晋更唐岁月多,玩珠龙尚枕山阿。
绝怜蓬阁元包佑,敢拟兰亭记永和。
秦望数尖衔夕照,镜湖一线暗烟莎。
登临未心匆匆去,奈此千岩万壑何。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蓬莱阁》是宋代诗人王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蓬莱阁,历经晋朝、更唐朝,岁月变迁不已,而蓬莱阁却依然屹立在山阿之上。珍珠龙作枕山,显示了阁上的华贵与尊贵。作者深深怜慕着蓬莱阁的元包佑,敢于与兰亭记和永和宫相提并论。
秦望着夕阳的余辉,数尖山峰似乎咬住夕阳,使得镜湖只剩下一线微弱的暗烟和莎草。作者登临蓬莱阁时,内心未曾匆忙,却不禁思索:面对这千岩万壑,我该如何去行走呢?
这首诗词以描绘蓬莱阁为主线,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王迈对古代文化和壮丽山水的向往和敬仰之情。蓬莱阁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传承,也代表了文化的瑰宝和精神的高尚。通过与兰亭记和永和宫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学艺术的崇敬和追求。同时,诗人对镜湖的描绘,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的回望,展现了王迈对古代文化和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对壮丽山川的感慨。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凭借着对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的细腻描摹,使读者产生了对古代壮丽景色和文化底蕴的遐想和向往之情。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百里清溪口,扁舟此去过。晚潮风势急,寒叶雨声多。戍出山头鼓,樵通竹里歌。不堪无酒夜,回首梦烟波。
簪去良朋未月期,无邪端欲正吾思。近来自服无他药,一卷中庸对证医。
闻就庞公隐,移居近洞湖。兴来林是竹,归卧谷名愚。挂席樵风便,开轩琴月孤。岁寒何用赏,霜落故园芜。
往来无尽目,离别要逢春。海内罹多事,天涯见近臣。芳时万里客,乡路独归人。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
江西老澹庵,高节淇秋水。君庵亦澹名,闻其风兴起。一径窈柏竹,八窗秀荃芷。意行袭幽芳,燕坐鉴碧泚。铜炉古钟磬,瓦研素屏几。玄根息芸芸,泰宇安止止。大羹及玄酒,不入世人齿。床头周易在,更与参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