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深渊,匝地周天。
常忆江南三月裹,鹧鸪啼处百花鲜。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彭心斋讳逢源自作颂呈师师於一句下加三句》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彭心斋(彭心斋是作者的雅号)为了纪念师父,自己创作了这首颂词,献给师父。师父在一句诗下面加上了三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师父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光明广大的深渊,围绕着地面,环绕着天空。作者常常回忆起江南三月的美景,那时百花盛开,鹧鸪在鸣叫的地方,花朵绽放得鲜艳动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美好回忆的追忆之情。首句“光大深渊,匝地周天”以光明广大的深渊来形容周围的环境,给人以辽阔广袤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常忆江南三月裹,鹧鸪啼处百花鲜”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江南的三月常常被人称为花的世界,百花鲜艳盛开,而鹧鸪的啼叫更增添了一分生机和活力。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美景和师父的深深眷恋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情之美,通过对细腻而深邃的感受的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同时,诗中融入了作者对师父的感激和敬仰之情,表达了他对师父的深深怀念和对师道的传承之意。整首诗词意境和谐,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浓郁情感和寓意的佳作。
子晋升真后,茅君谒帝初。灵风翔羽葆,舒辔耸云裾。凌虚前虎节,方驾后龙舆。平旦辞龟岭,禺中过凤虚。故里频迁改,山川遽有无。当时武昌水,清浅转城隅。
何人急急走灵符,扶醒摐摐十万夫。隘巷未收穿履迹,短檐已倚晒书儒。日开雪色如翻手,景属诗家费捻须。起望四山新入画,翠屏半是粉成图。
百岁中秋几月明,长先十日候阴晴。清负不觉传三鼓,又恐冰轮碾女城。
草昧千龄旦,飚回九县尘。皇天开我宋,丹极下真人。指顾山河定,欢呼历数新。断鳌重立极,更与物为春。
烟漠漠。醉里看春都错。过了清明迟一著。牡丹重约摸。 晓日渐明檐角。天与芳辰难却。驻得韶华元有药。桃源谁共约。
镂冰翦玉工夫费。做六出、飞花乱坠,舞风情态谁相似。算只有、江梅可比。极目处、_瑶万里。海天阔、清寒似水。从教高卷珠帘起。看三白、年丰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