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彭心斋讳逢源自作颂呈师师於一句下加三句》

左右逢源,大目犍连。
猿抱子归青嶂裹,鸟衔花落碧岩前。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诗词:《彭心斋讳逢源自作颂呈师师於一句下加三句》

彭心斋是作者释印肃的雅号,他以此诗向师师致敬。这首诗描绘了左右逢源、大目犍连的场景,同时还描述了猿抱子归青嶂裹、鸟衔花落碧岩前的景象。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着深远的哲理。它通过描绘猿猴和鸟类的行为,表达了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和追求心灵的归属之间的纠结和挣扎。

"左右逢源"是一个成语,意味着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能够得到顺利的结果。这里用来形容作者的师师,表示他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上得到了指引和启迪,收获了深刻的体悟。

"大目犍连"是指猿猴的一种,它们在归巢时抱着自己的子嗣回到青山之中。这一景象象征着回归本源、回归自然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追求内心宁静与平和的寻求。

"猿抱子归青嶂裹,鸟衔花落碧岩前"描绘了猿猴回归山间和鸟儿衔花归巢的场景。这些景象都传递着对归属感和安宁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的追求。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内心追求的思考和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追求真理、回归本源和内心平和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现实世界的喧嚣中,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宁静,追求自我实现和内心的归属。

  • 《琐窗寒·寒食》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 《寄松坡》

    别去京华又一霜,怀人心事莫云长。高楼不见青山面,明月偏来照屋梁。湖海归深难久驻,乾坤许大任行藏。书生空抱忧时愤,何日与君同较量。

  • 《百丈山记》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

  • 《豫章行苦相篇》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玉颜随年变,丈夫

  • 《浣溪沙(和人喜雨)》

    龟坼沟塍压堤。三农终日望云霓。一番甘雨报佳时。闻道醉乡新占断,更开诗社互排巇。此时空恨隔云泥。

  • 《初冬感怀二首》

    落叶扫还积,断鸿飞更鸣。羸躯得霜健,老眼向书明。水瘦河声壮,萁枯马力生。竟为农父死,白首负功名。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