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无起日,草木尽伤悲。
生在太平世,死当离乱时。
南冠流远路,北面幸全尸。
旧客行霜霰,呼天泪湿麾。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平原郡公赵福王挽章》是宋代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王无起日,草木尽伤悲。
生在太平世,死当离乱时。
南冠流远路,北面幸全尸。
旧客行霜霰,呼天泪湿麾。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平原郡公赵福王的悼念之情。诗人感叹大王无法再起,使得大地上的草木都感到悲伤。他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但却在乱世中离世。他的南冠(即王冠)已经漂流到了遥远的地方,但他的尸体仍然幸运地完整保存。旧日的朋友们行走在寒霜和霰雪中,呼唤着天空,泪水湿透了他们的袍袖。
赏析:
这首诗词以悼念的情绪为主题,通过对平原郡公赵福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英雄的敬意和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富有意境的形容词,将悲伤和惋惜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首句“大王无起日,草木尽伤悲”,以简洁的文字交代了大王的逝世,以及他的死对周围世界的影响。接着,诗人通过对大王生平的对比,抒发了对他离世时机的无奈和遗憾之情:“生在太平世,死当离乱时”。这种对历史变迁和命运的反思,凸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法预知的命运起伏。
诗中的南冠和北面,象征着王者的尊严和威仪。南冠流远路,北面幸全尸,表达了大王的尸体虽然远离故土,但仍然保持完整,这是一种幸运和令人欣慰的事实。这种情节的描写,既表达了对大王的敬意,也反映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怀念。
最后两句“旧客行霜霰,呼天泪湿麾”,通过描绘旧日的朋友们行走在寒冷的天气中,呼唤天空并被泪水打湿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大王的悼念和思念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寓意的抒发,呈现出悲凉、哀思和对逝去英雄的敬意。它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英雄人物的凄美追忆。
峨眉山头月如眉,画眉夬婿归不归。十日学德眉似月,眉成又是月圆时。
眼看白露点苍苔,岁月飞流首屡回。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闻鸡午夜犹能舞,射雉西郊不用媒。自笑支离聊复尔,丹心元未十分灰。
轻去千金若弃遗,高情勇决固应稀。端来共我茅一把,不肯折君腰十围。世事弹棋无定局,人情蒙穽有深机。生涯也趁身强健,况是平阳德可依。
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始从西南升,又欲西南没。全移河上影,暂透林间缺。纵待三五时,终为千里别。
斗峰遥忆旧松台,为劝农耕特地来。短李高名光翠壁,伪刘陈迹没苍苔。洞天日永风埃净,岩壑云收霁色开。好景最宜供宴赏,操觚欲赋愧非才。
世事浑如蚋过前,刀头喜对镜飞天。阴晴万里同兹夕,离别前时照几年。此去莫令疏会合,从来无意必腾骞。几思种秫迎佳节,穷鬼还来笑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