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幽翠》

万竿翠竹拥山隅,时有风前一鸟呼。
公若来时罢箫鼓,尽收幽意入蓬壶。

作者介绍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作品评述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幽翠》是宋代姜特立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描绘南园中幽翠的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对平静宁谧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万竿翠竹拥山隅,
时有风前一鸟呼。
公若来时罢箫鼓,
尽收幽意入蓬壶。

诗意和赏析:
《幽翠》这首诗词以翠竹环绕的山隅为背景,通过描绘清风拂过时一鸟的呼唤,表达了幽静、宁谧的氛围。诗人以平原郡王的身份,将自然景物与宴乐相结合,彰显了高贵品味和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怀。

诗中的万竿翠竹形容了山脚下茂密的竹林,给人以一种繁茂、葱郁的感觉。风吹过时,一只鸟发出呼唤声,增添了生动的气息和动态的元素。这里的一鸟呼声,可能暗示着诗人孤寂的心境,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一声问候,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

诗的后半部分,以公若(平原郡王)来到这里为转折。公若的到来使得箫鼓音乐停止,场面变得寂静。这种寂静并非消极,而是为了更好地欣赏幽静的氛围。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希望将这份幽意完全收入蓬壶(指封闭的竹筒,象征收藏幽雅之物)。整首诗以幽翠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幽雅生活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宁静和美丽,体味到作者对幽翠景色的喜爱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

  • 《荷锄》

    五亩畦蔬地,秋来日荷锄。何曾笑尔辈,但觉爱吾庐。胆怯沽官酿,瞳昏读监书。区区尚多事,未解杂樵渔。

  • 《偶成》

    回心三朋不违仁,已后元曾小失真。一片云花轻关水,冥冥不复省漓醇。

  • 《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 《弦月》

    人间离别最堪怜,天上嫦娥恐亦然。昨夜广寒分破镜,半奁飞上九重天。

  • 《感时》

    卿士辱多垒,天王愤蒙尘。御戎要虓将,谋国须隽臣。百战取封侯,未必亡其身。怀奸废忠义,胡颜以为人。吁嗟世道衰,大戮加缙绅。平居事奔竞,梁汴分云屯。一旦国步艰,四迸如星繁。辅相已择栖,守令仍逾藩。冠盖陆西竄,舳舻水南奔。鄙夫用慨然,策马趋修门。勤王羞尺柄,悟主

  • 《偶作》

    老去都无宠辱惊,静中时见古今情。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此身果欲参天地,且读中庸尽至诚。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