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飞出翠云堆,不见源头只见来。
势有盛衰惟视雨,声无高下尺成雷。
谁教河鼓翻将落,我欲阳侯挽取回。
东陌西阡分港去,丰年入眼稻花开。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瀑布》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白龙飞出翠云堆,
不见源头只见来。
势有盛衰惟视雨,
声无高下尺成雷。
谁教河鼓翻将落,
我欲阳侯挽取回。
东陌西阡分港去,
丰年入眼稻花开。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瀑布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瀑布为写作对象,通过对瀑布的描绘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瀑布为主题,通过描绘瀑布的景象和声音,展示了瀑布的壮丽和恢弘。诗的开头写道:"白龙飞出翠云堆,不见源头只见来",形象地表达了瀑布的气势和美丽。接着,诗人通过对雨的描绘,表现了瀑布的盛衰变化,以及雷声般的水声。诗中的"谁教河鼓翻将落,我欲阳侯挽取回"表达了诗人对瀑布流失的遗憾和渴望挽回的情感。最后两句"东陌西阡分港去,丰年入眼稻花开",则将诗人的目光从瀑布转向了田园风光,表达了对丰收景象的喜悦和希望。
整首诗以瀑布为中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变化,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情感。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扬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殿内一处起金房。并胜余人白玉堂。珊瑚挂镜临网户。芙蓉作帐照雕梁。房栊宛转垂翠幕。佳丽逶迤隐珠箔。风前花管扬难留。舞处花钿低不落。阳台通梦太非真。洛浦凌波复不新。曲中唯闻张女调。定有同姓可怜人。但愿私情赐斜领。不愿傍人相比并。妾门逢春自可荣。君面未秋何意冷。
雄雌双好鸟,托栖空树中。有蛇出傍穴,喷毒气如虹。半夜此惊飞,瞥目随西东。有喙不能达,啼云复啸风。回翔隔岁月,老木高童童。眼生众禽噪,虽近未由通。昨朝烟雨晦,并翼向幽丛。鹰鸇尚横集,扬扬意无穷。
网得金鳞不忍烹,一瓯春菜眼偏明。逢君强赋湖阴曲,顾我方趋日照城。散坐酴醿留客醉,过庭鹎鵊为谁鸣。还朝密迩非轻别,知有蒲轮访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