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过尽星河烂。
炉烟未断蛛丝满。
想得两眉颦。
停针忆远人。
河桥知有路。
不解留郎住。
天上隔年期。
人间长别离。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菩萨蛮(七夕)》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师道。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云过尽星河烂。
炉烟未断蛛丝满。
想得两眉颦。
停针忆远人。
河桥知有路。
不解留郎住。
天上隔年期。
人间长别离。
中文译文:
飘动的云彩掠过繁星点缀的银河。
炉烟尚未散去,蜘蛛丝已经缠满。
想起两只眉毛紧锁的情景。
停下手中的针线,怀念远方的人。
河桥知晓通往的路。
却不明白为何留不住心爱的人。
天上的时间隔绝了彼此。
人间的长久分离。
诗意和赏析:
《菩萨蛮(七夕)》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寂寞和思念的情感。诗中以天上的星辰和人间的离别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行云过尽星河烂"表达了云彩飘动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星河闪耀的美丽景色暗示着人间的喧嚣与繁忙。第二句"炉烟未断蛛丝满"通过炉烟未散去、蜘蛛丝缠满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人世间的寂寞和荒凉。
接下来的两句"想得两眉颦,停针忆远人"表达了作者思念远方人的情感。眉毛紧锁的情景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思虑。停下手中的针线,回忆远方的人,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孤独和对他人的思念之情。
"河桥知有路,不解留郎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别离的无奈和疑惑。河桥是通往他人的路,但作者却不明白为何留不住心爱的人。
最后两句"天上隔年期,人间长别离"则用天上的时间和人间的离别来暗示两地的隔绝。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长久分离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在七夕这个节日感受到的孤独和离别之苦。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相结合,给人一种忧伤和思念的感觉,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渴望。
渔翁舟泊东海边,樵夫家住西山里。两人活计山水中,东西路隔万千里。忽然一日来相逢,满头短发皆蓬松。盘桓坐到日灼午,互相话说情何浓。一云深山有大木,中有猛虎吃人肉。不如平原采短薪,无虑无忧更无辱。一云江水有巨鳞,滔天波浪惊剎人。不如芦花水清浅,波涛不作无怨心。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当时彩女侍君王,绣帐旌门对柳行。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驿骑征帆损更多,山精野魅藏应老。
银铮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远别欲无寐,细论谁有酒。今当作剧县,君意亦乐不。江湖吏道僻,岁月民劳久。救之敝精神,自爱终袖手。要中名甚美,用意物所咎。君观兰桂林,余茂及樵槱。移根托客土,颜色非故有。赠言几满车,一字堪皓首。於焉但裁择,对越二三友。诸贤在当路,公论在众口。
悠悠万里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