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日向儿童说。
带湖买得新风月。
头白早归来。
种花花已开。
功名浑是错。
更莫思量着。
见说小楼东。
好山千万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菩萨蛮》是辛弃疾于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稼轩日向儿童说,
带湖买得新风月。
头白早归来,
种花花已开。
功名浑是错,
更莫思量着。
见说小楼东,
好山千万重。
诗意:
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的自述形式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湖畔的稼轩与儿童交谈,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然而,诗人已经年老,头发已经白了,但他的成就和名利却是虚无的。他种植的花朵已经开放,但功名却被视为一种错误。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再去思考功名利禄的问题。最后,他听说东边的小楼风景优美,有无数美丽的山峦。
赏析:
《菩萨蛮》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辛弃疾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疑问。诗中的稼轩与儿童的对话,展示了诗人对纯真与自然的渴望,希望能够远离功名利禄的纷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认识到功名并非人生的唯一追求,而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赞美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冷峻态度,强调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内心的满足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的好山千万重,暗示了自然山水的壮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追求内心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辛弃疾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功名利禄的颇为淡漠的态度,强调了个人内心的宁静和追求真实自我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在辛弃疾的其他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的独特思考和情感表达方式。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深思和启发。
客子家山亦此峰,可堪投宿听疏钟。旋沽村酒开霜柿,欲访禅扉隔暮松。乡信写成无便寄,寒衣著绽倩人缝。远来只为营瓜圃,不是贪渠万户封。
不寐中宵发叹歌,无闻见恶竟如何。堪嗟岁月蹉跎久,却悔尘寰错误多。事业分明卑管晏,源流直上接丘轲。衰颜皓发雄心在,蓄艾从今起宿疴。
去国亲朋风雨散,惟君从步至徐州。时清相有客云意,力薄吾无荐祢恩。远遁犹疑在空谷,大招安肯入修门。忽闻社友传新讣,枯目滂然有泪痕。
昨夜浓阴泼墨来,比邻折简小奚催。印窗寒月晓前白,寻壑春舆天际回。盏面绿浮新展叶,杖头黄碍半肥梅。知君自扫松间径,古锦何妨此地开。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高槐虽经秋,晚蝉犹抱叶。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栖鸦寒不去,哀叫饱啄雪。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双旌未逐诏书还,放适何妨且谢安。地拔鹅峰长突兀,天教老子得蹒跚。病瘳不必维摩问,客醉谁知太守叹。更乞为时推此意,要令宵旰九重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