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菩萨蛮》

绿阴寂寂樱桃下。
盆池劣照蔷薇架。
帘影假山前。
映阶红叶翻。
芭蕉笼碧砌。
CA79子中庭睡。
香径没人来。
拂墙花又开。

作者介绍

(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陈克的生平

  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绍兴七年(1137),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留其家于后方,以单骑从军。曾与吴若共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其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四库全书总目》)。

  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陈贻序和伯父陈贻范均进士及第,并都担任过州县官。他们不但文学造诣很高,而且陈贻范还是著名的藏书家。陈克自幼受家庭熏陶,才学日益长进,诗、词、文无不精通。他早年的诗,文辞优美,风格近温庭筠和李商隐,在“宋诗中另为一格”。他的词写得更好,佳作多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词格高丽,晏(殊)周(邦彦)流亚”。清李慈铭在所著《越缦堂读书记》一书中,论赞其词“在北宋诸家中,可与永叔(欧阳修)、子野(张先)抗衡一代,虽所传不多,吾浙称此事者,莫之先矣”。

  陈克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其词对时世有所反应。如〔临江仙〕写身世之感,触及“胡尘直到江城”的严酷现实,〔虞美人〕写祈雨,注意到农村“日夜歌声苦”的悲惨之状。这类作品在他的集子里很少见。他的词主要还是承"花间"和北宋的婉丽之风,以描写粉融香润的生活和闲适之情见长。如〔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又如另一首写闲情的〔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以“烘帘自在垂”和“绿窗春睡轻”的恬淡境界受到历代词话家的称誉。清人陈廷焯说:"陈子高词婉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晁无咎、毛泽民、万俟雅言等远不逮也。"(《白雨斋词话》)说陈克高于晁、毛等人未必公允,但“婉雅闲丽”和“合温韦之旨”二语倒是准确地道出了他的歌词创作的主导风格与继承关系。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著录陈克《天台集》10卷。又单行《赤城词》1卷,曾刊入长沙书肆《百家词》。今均不传。朱孝臧《□村丛书》所收《赤城词》1卷,系据林无垢校补旧钞本。赵万里复据他书共辑得41首,附录1首,刊入《校辑宋金元人词》。《全宋词》增辑至51首。《全宋词补辑》又补辑陈克词4首。陈克亦能诗,诗集已佚,部分作品仅见于《宋诗纪事》等书中,存词51首。

作品评述

《菩萨蛮》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克。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绿阴寂寂樱桃下,
盆池劣照蔷薇架。
帘影假山前,
映阶红叶翻。
芭蕉笼碧砌,
子中庭睡。
香径没人来,
拂墙花又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庭院景象,以及景色中的细节和氛围。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环境,让人感受到清雅的氛围和自然的美妙。

诗的开头描绘了一片绿树荫庇下的樱桃树,这里寂静无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描述了一个花盆和池塘,池塘的水映照出蔷薇架的影子,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色。帘子的影子倒映在人工山前,增添了一份虚幻的美感。台阶上红叶翻飞,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也增添了一份生气。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芭蕉围绕在碧砖砌成的庭院中,这里的景色清幽而宁静。诗人描述了子中庭,意味着主人已经入睡,整个庭院静谧无声。香径上没有人来往,更加凸显了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描绘了拂墙的花朵再次开放,给人一种循环回归的感觉,也暗示着生命的延续和美好的希望。

整首诗词以清雅、宁静、自然为主题,通过描绘细腻的庭院景色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宁静境界的向往。这首诗词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寄夹谷书隐》

    当年曾忆赋高唐,回首邯郸事渺茫。黄阁故人千里月,青山老我半头霜。交情脉脉园中柳,忧思悠悠陌上桑。吹断参差天欲暮,薄言兰芷寄衡湘。

  •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

    海燕参差沟水流,同君身世属离忧。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春天类楚囚。碧草暗侵穿苑路,珠帘不卷枕江楼。莫惊五胜埋香骨,地下伤春亦白头。

  • 《华亭百咏·八角井》

    浚极疑无底,丰棱定有因。沈沈中夜月,照影属何人。

  • 《凉月》

    凉月未出山,浮云半空白。徘徊步轩窗,宛若待佳客。经林漏飞辉,映溆生华泽。及兹秋影清,吾庐更幽寂。殊观发祠藏,妙听生寥閴。营营息初机,炯炯怀新得。岂无平生心,所乐已非昔。天旋河汉动,夜久邻机息。凄凄感庭兰,岁莫霜霰集。呼儿温浊醪,独酌醉永夕。

  • 《送汪庭芝高士如严州》

    书符咒水空多事,辟谷熬铅苦用心。閒读异书痛饮酒,佳时亦复一弹琴。

  • 《燕》

    一巢功绩破春光,絮落花残两翅狂。月树风枝不栖去,强来言语泥雕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