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鸾不隔巫山路。
无人肯指行云处。
徙倚最高楼。
秋波春望愁。
先来愁似雾。
更下丝丝雨。
芳径溅香泥。
苔花滑马蹄。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菩萨蛮》是宋代仇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翠鸾不隔巫山路,
无人肯指行云处。
徙倚最高楼,
秋波春望愁。
先来愁似雾,
更下丝丝雨。
芳径溅香泥,
苔花滑马蹄。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思念之情。诗人以隐喻的方式表达自己与心爱的人相隔的痛苦和思念之情。他说翠鸾(一种神鸟)不会挡住巫山的路,但却没有人愿意指引他通往云中心意之处。诗人寓意自己处于迷茫和无助的状态。他倚在最高的楼上,眺望着秋天的波涛和春天的远方,但内心却充满了忧愁。诗人将自己的愁苦比作迷雾,先来的愁就像雾一样迷离,接着又下起丝丝细雨。他描绘了芳草小径上溅起的香泥,以及苔花下滑过的马蹄声,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赏析:
《菩萨蛮》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寂之情。诗中的意象和隐喻使诗词更具诗意和深度,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情感状态的交织,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他倚在高楼之上,凝望着远方的景色,但内心却被愁绪所笼罩,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诗中的迷雾和细雨,以及芳草小径和滑过的马蹄声,都传递出一种寂寞和无望的氛围。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启示,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星稀初可见。月出未成光。澄江照远火。夕霞隐连樯。贱躯临不测。玉体畏垂堂。念别已零泪。况乃思故乡。
驴鸣并犬吠,皆标第一义。幪头都不知,一体包天地。
骋驾向名都,纵观极西京。煌煌九衢里,列第起雕甍。虹梁驾层汉,翚阁凌紫清。高槐荫金沟,弱柳垂雕楹。前扬许史镳,后拥金张旌。燕姬抚瑶瑟,赵女弹鸣筝。欢娱岂终极,为乐拟千龄。清川去悠悠,白日光易倾。金谷叹绿珠,上蔡悲苍鹰。繁华会当歇,大运有亏盈。勿嗤黔娄室,寂寞
浑沦朴散,天地始玄黄。乌飞兔走渐生,群物类开张。一点如如至性,扑入臭皮囊。游魂失道,随波逐浪,万年千载不还乡。错了鸿ㄨ体段,憎爱日相望。却认父母形骸。做我好容光。劫劫轮回贩骨,受尽苦和殃。何人闻早,寻他归路,莹然恢廓旧嘉祥。
一雨洗空旷,肃然天地秋。阴阳有至信,残暑逝不留。中夜事忽变,西风延蓐收。云雷西北来,弥漫布九州。万生息惔焚,我疾亦已瘳。起哦不待晓,暗步禅堂幽。落月倾屋西,候虫鸣不休。坐令百感集,岁晏此淹留。
箫鼓声中醉九旬,落红万点正愁人。眼明忽见倾城色,更向尊前作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