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溶花月天如水。
阑干小倚东风里。
夜久寂无人。
露浓花气清。
悠然心独喜。
此意如何意。
不似隐墙东。
烛花围坐红。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歷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爲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爲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爲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贊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贊张浚主战,爲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復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干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谿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菩萨蛮·溶溶花月天如水》是宋代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花朵盛开的美景和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宁静。
译文:
花朵盛开,月光如水流淌天空。
我靠在窗棂上,倚着微风。
夜晚漫长,寂静无人。
露水浓郁,花香清新。
心情悠然,独自欢喜。
这种心境是怎样的感受?
与隐秘的东墙不同,
烛花围坐的红衣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菩萨蛮曲调为题材,描绘了花朵绽放的美景和夜晚的宁静。诗人以溶溶的花朵和如水般的月光来形容天空的美丽景象,而自己则靠在窗棂上,倚着微风,感受着夜晚的宁静。诗人在长夜中感受到寂静无人的氛围,同时也感受到露水浓郁和花香清新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心情悠然,独自享受着内心的喜悦。
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种心境是怎样的感受?”通过对比,诗人表示这种心情与隐秘的东墙并不相似。在东墙的背后,可能有一种隐秘的情感或者境遇,与诗人目前的心境不同。最后两句“烛花围坐的红衣人”,则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浪漫氛围。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喜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环境相融合,创造出一种静谧而幽美的氛围。诗中所表达的宁静与喜悦,引发读者对于内心深处的感悟和思考。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枉语山中人,匄我涧侧石。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当轩乍骈罗,随势忽开坼。有洞若神剜,有岩类天划。终朝岩洞间,歌鼓燕宾戚。孰谓衡霍期,近在王侯宅。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逍遥功德下,不与事相摭。乐我盛明朝,于焉
茶瓯沙帽惯迎宾,不是诗人即道人。细雨斜风君莫出,绿阴门外有红尘。
晨风战枯荷,清霜杀高柳。人生俯仰间,能得几重九。节序来无停,已及黄花酒。流落拾遗心,西江独回首。
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无端指个清凉地,冻杀胡僧雪岭西。长绳不见系空虚,半偈传心亦未疏。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
年年春日寒欺客,今日春无一半寒。不觉转头逢岁换,便须揩目待花看。争新游女幡垂鬓,依旧先生日照盘。从此不忧风雪厄,杖藜时可过苏端。
仙人剪水银河边,仙风吹散花联翩。明星撩乱入我眼,风紧一阵随天旋。如今谁卧剡溪雪,如今谁访山阴船。古人气韵不可见,晓来对此空悠然。檐前未觉眼界豁,临眺忽忆楼居仙。若为留得数玉树,六月绕屋生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