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蒲叶》

蒲叶清浅水,杏花和暖风。
地偏绿底绿,人老为谁红。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蒲叶》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蒲叶清浅水,
杏花和暖风。
地偏绿底绿,
人老为谁红。

中文译文:
蒲叶上浅浅的水面,
杏花与温暖的春风。
地面绿得有点偏绿,
人老了,为了谁而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蒲叶》是王安石创作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富有哲思的意境。

首先,诗中描绘了蒲叶浮在清澈浅浅的水面上,杏花与温暖的春风一同呈现。这些形象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感觉,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和谐。

接着,诗中提到地面绿得有点偏绿,这一描写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喧嚣和浮躁。在繁忙的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繁华和功利,而忽略了内心的宁静和真实的价值。

最后两句“人老了,为了谁而红?”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的张扬。人们年老时,回首往事,不禁问自己,自己的一生为了什么而奋斗?为了名利地位而红了脸吗?这样的反问表达了对功利主义的质疑和对真正价值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诗中的意象清新,语言简练,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和真实价值的呼唤。它提醒人们在繁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和对内心的反思,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红颜。

  • 《赴举出山留寄山居郑参军》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 《侄孙诗》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 《宝冠寺》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 《金谷园》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 《长安路(一作韩翃诗)》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 《日出吟》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