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牧童聚沙戏,若个阿师来卓庵。
千圣路头都把断,不须辛苦误同参。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普照庵小憩》
朝代:宋代
作者:李洪
中文译文:
昔日牧童聚沙戏,
若个阿师来卓庵。
千圣路头都把断,
不须辛苦误同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普照庵小憩的场景。牧童们曾经在沙滩上聚集并戏耍,但现在他们散开了,只有一个孩子留在庵中。这位阿师(指尊敬的老师)来到卓庵,沿着千圣之路,他们的道路被切断了,无法再一同前行。然而,诗人表达了一种宽慰的情感,即这并不需要他们辛苦努力去追随同一道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文字,描绘了牧童们在普照庵的小憩场景。诗中使用了生动的词语,如"牧童"、"沙戏"、"阿师"、"卓庵"等,展现了一个活泼欢快的场景。同时,诗人通过描述千圣之路被切断,表达了一种人生道路的分离和不同命运的触动情感。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思想,即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道路,彼此之间不需要辛苦努力去误入同一条路。整首诗在简短的文字中展现了生活的变迁和对自由选择的肯定,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
二毛生镜日,一叶落庭时。老去争由我,愁来欲泥谁。空销闲岁月,不见旧亲知。唯弄扶床女,时时强展眉。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北望直百里,峨峨千仞青。断虹迎日尽,飞雨带龙腥。阴壑烟云畜,阳崖草木灵。登临终不厌,时许到兹亭。
雨后烟景绿,春水涨桃花。系舟溪上,笋舆十里达平沙。路转峰回胜处,无数青荧玉树,缥缈羽人家。楼观倚空碧,水竹湛清华。纵幽寻,携蜡屐,上苍霞。古仙何在,空馀药灶委岩洼。他日倘然归老,乞取一庵云卧,随分了生涯。底用更辛苦,九转炼黄芽。
竹底春从雪底归,烦君抱送玉婴儿。白头无复迎船喜,只供江鱼作许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