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普照僧生云轩云闲阁》

岩芳斂空华,谷响答虚牝。
坐看白云生,会得无生忍。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普照僧生云轩云闲阁》是洪咨夔所写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我的中文译文、诗意解读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岩芳斂空华,
谷响答虚牝。
坐看白云生,
会得无生忍。

诗意解读: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在云轩云闲阁中观察自然景观时的内心体验。诗中的岩芳、空华、白云都是自然界的景色,而虚牝和无生则是佛教中的概念。整首诗表达了僧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领悟到无生忍耐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僧人在云轩云闲阁中的观景体验。岩芳斂空华描述了山岩上花朵的凋谢,谷响答虚牝描绘了山谷中回荡的回声。这些景象显示了自然的变化和流转,与人生的无常和虚幻相类似。

接下来,诗人提到坐看白云生,白云可以被视为无常和无形的象征。这种观察白云的行为与佛教修行中的禅观相呼应,通过观照自然景色,僧人可以达到对无生的领悟。

最后一句“会得无生忍”表达了僧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领悟到无生忍耐的境界。无生指的是超越生死和世俗的存在状态,而忍则是指忍受、宽容和接受一切变化。这句话表达了在观察自然中,僧人通过领悟无生的道理,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坚忍。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凝练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佛教思想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和修行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与佛教修行的主题相呼应,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使人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得到一种启迪和思考。

  • 《封泰山乐章·豫和》

    款泰坛,柴泰清。受天命,报天成。竦皇心,荐乐声。志上达,歌下迎。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陪列星。嘉祝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灵。相百辟,贡八荒。九歌叙,万舞翔。肃振振,铿皇皇。帝欣欣,福穰穰。高在上,道光明。物资始,德难名。承眷命,牧苍生。寰宇谧,太阶平。

  • 《柳梢青(寿薛尚书)》

    官已尚书,人犹寒素,仙有名言。谓是若人,法当至贵,仍主修年。 唐人四字鲜妍。堪照映、画堂彩烟。更对新凉,一声芝曲,万斛金船。

  • 《次程斗山村居韵十首》

    山势主宾立,溪流泾渭分。景幽诗易得,兴逸酒难醺。有累营家燕,无心出岫云。若言朝市事,毫发不曾闻。

  • 《公斋四咏·小桂》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棱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影淡雪霁后,香泛风和时。吾祖在月竁,孤贞能见怡。愿老君子地,不敢辞喧卑。

  • 《吊汨罗》

    落日倚阑干,徘徊汨罗曲。冤魂如可吊,烟浪声似哭。我欲考鼋鼍之心,烹鱼龙之腹。尔既啖大夫之血,食大夫之肉。千载之后,犹斯暗伏。将谓唐尧之尊,还如荒悴之君。更有逐臣,于焉葬魂。得以纵其噬,恣其吞。

  • 《闺怨1》

    一春心事许谁同,金钥无声柳絮风。怪得枕中黄鸟唤,不知窗外海棠红。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