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牛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数安逸在幽遐。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契丹帐》是苏颂所作,描绘了契丹人的生活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马牛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
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
天数安逸在幽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契丹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契丹人居无定所,他们的家就是他们所驯养的马牛,他们居住的帐篷如穹庐一般,他们使用多辆车辆。他们在广阔的山川之间漫游,没有土地的束缚,四季都以狩猎为生。他们以酪浆、羶肉自夸,以貂皮和锦织羊裘炫耀自己的物质财富。他们的生活资源丰富多样,人们自给自足,过着安逸的生活在幽遐之地。
赏析:
《契丹帐》通过描绘契丹人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对自由的追求。诗中的马牛象征着他们的家园,他们没有固定的定居点,而是随着牲畜的迁徙而移动。帐篷的穹庐形象和多辆车辆的使用,彰显了他们的富足和繁荣。他们在广袤的山川之间自由徜徉,四季都以狩猎为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酪浆、羶肉、貂皮和锦织羊裘,表达了契丹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对奢华生活的向往。这些物质的丰富和多样性使他们自给自足,享受着安逸的生活。他们的幸福来自于丰富的资源和自由的生活方式,与封建社会的束缚相比,他们在幽遐之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契丹人的生活描绘,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自由的心态和对物质财富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契丹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自由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暖云挟雨洗香埃。划地峭寒催。燕儿知否,莺儿知否,厮句春回。小楼日日重帘卷,应是把人猜。杏花如许,桃花如许,不见归来。
翠袖琼楼八十翁,平安晓宇看孤鸿。五湖图里添彭祖,南极光中约祝融。日日青山醉春色,年年黄菊饱西风。鹰扬但愿无施处,臣老婆娑一钓蓬。
曙林带暝,睛霭弄霏,莺花未认游客。草色旧迎雕辇,蒙茸暗香陌。秋千架,闲晓索。正露洗、绣鸳痕窄。费人省,隔夜浓欢,酲处先觉。重过涌金楼,画舫红旌,催向段桥泊。又怕晚天无准,东风妒芳约。垂杨岸,今胜昨。水院近、占先春酌。恁时候,不道归来,香断灯落。
碧桃枝上东风转,一点阳和开柳眼。何人收拾罗浮香,藏在此园天不管。每岁东君召勾芒,玉壶淡淡晴烟暖。佳人有恨嫌花迟,王孙不来空草偃。南阳公子笔下诗,先遣一番风雨趱。底事莺啼似骂春,山川失色花神赧。浅碧牡丹呈一枝,嫩红艾药开数本。小池水脉涨春波,古洞烧痕铺翠巘。
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霈。譬如千里马,已发
仲子甘心织屦避万锺,渊明不肯折腰为五斗。一年鸿雁识来往,终日沐猴何去取。甥诗意慕两君闲,读书要在存心久。平生所谈性命奥,长弃不忧金石朽。我今颇习鹙子定,犹复晨朝怖头走。刳心先拟谢声名,不作羊邹凄岘首。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心灰同墨守。恐甥自是禹门鳞,未可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