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七交七首·梅主簿》

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
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
离骚喻草香,诗人识鸟兽。
城中争拥鼻,欲学不能就。
平日礼文贤,宁久滞奔走。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七交七首·梅主簿》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圣俞翘楚才,
乃是东南秀。
玉山高岑岑,
映我觉形陋。
离骚喻草香,
诗人识鸟兽。
城中争拥鼻,
欲学不能就。
平日礼文贤,
宁久滞奔走。

诗意:
这首诗词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自身的无奈之情。诗人欧阳修将梅花比作圣人和杰出的人才,认为梅花是东南地区的佳美之物。然而,当梅花高耸在玉山之上时,它映照出了诗人自身的平凡和不足。诗人通过离骚的意象来喻示梅花的芬芳香气,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鸟兽的了解。在城市中,人们争相欣赏梅花的芳香,但诗人却不能如愿以偿,无法真正学习和领悟梅花的美。平日里,诗人虽然尊崇文学和贤人,但他却不能长久地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得不奔波劳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诗人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展示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才华的向往。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和不足,通过将梅花与离骚、鸟兽相联系,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美的理解和对自身局限的认知。诗人在城市中感受到了人们对梅花的热爱,但他却无法真正领悟梅花的美,这种无奈和遗憾在诗中得到了表达。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和郑十三东斋言事二首》

    春光故故恼人情,新葺茆茨欲醉经。积雨水衣龙颔滑,晚晴山翠佛螺青。月边柳色疏疏见,风外梅花细细听。半夜白云生石枕,润珠蒸湿醉魂醒。

  • 《瑞鹤仙(甲辰灯夕)》

    玉城春不夜。映月璧寒流,烛蕖光射。鳌山海云驾。拥遨头箫鼓,锦旗红亚。东风近也。趁乐岁、良辰多暇。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堪画。纱笼夹道,露重花珠,尘吹兰麝。歌朋舞社。玉梅转,闹蛾耍。且茧占先探,芋郎戏巧,又卜紫姑灯下。听欢声、犹自未归,钿车宝马。

  • 《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

    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

  • 《闻喜亭》

    闻喜名自昔,广亭临汉津。飞甍出万屋,地绝无纤尘。盘道城堞古,远林墟曲新。静觉耕钓胜,幽宜鸥鹭驯。赖此荒僻郡,幸容朴愚人。阁铃昼常寂,斋酿寒更醇。一樽且勤设,勿负头上巾。

  • 《偈颂一百零二首》

    庵内不知庵外事,铁额铜头不相似。定花板上打秋鞑,猛虎舌头书卍字。

  • 《送康太守》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