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生竹间,竹荒花亦瘁。
移花通狂鞭,春到两皆遂。
墙东破茅屋,排去收遗址。
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葺居五首》
作者:苏辙(宋代)
杂花生竹间,
竹荒花亦瘁。
移花通狂鞭,
春到两皆遂。
墙东破茅屋,
排去收遗址。
时来拾瓦砾,
细细留花地。
中文译文:
在杂花和竹子之间,
竹子荒花也疲惫。
移动花朵像疯狂的鞭子,
春天来临,两者都繁盛。
墙壁东边是破旧的茅草屋,
清除了残留的遗址。
时光流转,我拾起瓦砾,
细心地留下这片花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的《葺居五首》之一,描绘了诗人修葺住所的情景和其中蕴含的意义。
诗人首先以"杂花生竹间"来形容住所,表达了诗人居住环境的丰富多样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他使用"竹荒花亦瘁"的意象,将竹子与花朵相对照,表达了竹子虽然荒凉,但也有凋零疲惫之时,暗示了人事物皆有盛衰的道理。
"移花通狂鞭,春到两皆遂"这句表达了诗人移动花朵的动作,将花朵比作疯狂的鞭子,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来临时花朵的蓬勃生长和繁盛景象。这也暗示了诗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住所焕发出新的生机和美丽。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墙壁东边的破茅草屋,以及清除遗址的场景。这表达了诗人对住所的整修和改善,将旧的茅草屋改建为新的住所。随后,诗人提到拾起瓦砾的场景,细心地保留这片花地。这种细致入微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住所修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细心观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呈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谁省吾心即是仁,荷他先哲为人深。发明立了犹疑在,更问如何是本心。
君行过海门,惟复仍旧里。友朋不易得,相与况能尔。独念吾家侄,无由从夫子。
峰头非尘寰,一舍谁所茏。轩眉玉霄近,按指沙界豁。万山纷累块,众水眇聚沫。来云触石回,去鸟堕烟没。向无超俗缘,兹路讵可越。偕行木上坐,同我证解脱。
中庸尚絅示诸儒,为己何心世毁誉。只要美中存德本,无容饰外事文余。鱼潜理趣真如灼,屋漏工夫的不虚。珍重子思深属意,一言纲领此篇书。
凫骛行中脱病身,竹林深处得幽人。只言官满浑无事,也被诗愁扰一春。
不是生前人俗缘,等闲抛得傍湖园。多情省户寒梅色,为洗朝靴晓冻痕。颇记高堂金字傍,曾陪居士瘿藤尊。花前敛谈官事,知犯新条第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