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火间关鬓欲丝,归来聊卜草堂基。
架留手泽书堪看,爨有躬耕米可炊。
畏湿先开通水窦,贪明稍斫近檐枝。
旋移梅树临窗下,准备花时要索诗。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葺居一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战乱之后重修房屋的情景,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兵火间关鬓欲丝,
战火燃烧使人头发已经开始变白,
归来聊卜草堂基。
回到家中,只得临时修补房屋的基础。
架留手泽书堪看,
架上放着一些手抄的书籍,
爨有躬耕米可炊。
灶中堆积着自己亲手耕种的稻米可以煮饭。
畏湿先开通水窦,
担心潮湿,先开通水井,
贪明稍斫近檐枝。
贪图阳光,稍稍砍削邻近屋檐的树枝。
旋移梅树临窗下,
调整梅树的位置,使它靠近窗户,
准备花时要索诗。
等到梅花开放的时候,要写诗来赞美。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修葺居所的细节,展示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战火使得作者鬓发变白,房屋也被破坏,但作者依然努力修补,表现出对家园的热爱和坚持。他在家中摆放手抄的书籍,显示他对知识的珍视和对文化的追求。同时,他种植自己的粮食,展示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作者还在乎阳光的照射,略微修剪了树枝,以获得更多的光线。最后,他将梅树移到窗前,期待梅花绽放时能够创作出美丽的诗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修葺家园的情境,呈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平静、自然的追求。同时,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家园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整首诗情感平和,寓意深远,表达了人们对安宁、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和审美价值。
禹会桥头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烟。冷云垂野雪方作,断雁叫群人未眠。万里漂流归故国,一生蹭蹬付苍天。暮年尚欲师周孔,未遽长斋绣佛前。
破帽无情下受吹,满头霜雪已如丝。菊花笑我三秋客,风物撩人九日诗。三楚膏腴已煨炉,二江皮肉更疮痍。子卿三月无音信,鸿雁南来何所之。
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
丱角从诸老,麻衣客五侯。风云疑反手,江海不回头。寂寂生堪笑,皇皇死未酬。空馀老知识,闭户著穷愁。
桑台烟树中,台榭造云空。眺听逢秋兴,篇辞变国风。坐愁高鸟起,笑指远人同。始愧才情薄,跻攀继韵穷。
此个知宫,本是神仙。外修持、错了因缘。听予劝化,索隐搜玄。便弃繁华,离尘境,访林泉。净意情心,耕种丹田。更常常、炼息绵绵。命灯灿烂,性月团圆。待行功成,超达去,得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