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书频读,齐民术屡窥。
曾求竹醉间,更问柳眠时。
卢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
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迟。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葺圃》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葺圃
种树书频读,
齐民术屡窥。
曾求竹醉间,
更问柳眠时。
卢橘初非橘,
蒲葵不是葵。
因而辨名物,
甘作老樊迟。
诗词中提到的"葺圃"是指修整庭园的意思。诗人姜特立通过诗词表达了他的修园心得和对自然界的观察。
诗中的第一句"种树书频读"表明诗人对种植树木的知识十分熟悉,他通过频繁阅读相关书籍来学习种植技巧。"齐民术屡窥"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农耕技术的探索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接下来的两句"曾求竹醉间,更问柳眠时"描绘了诗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曾经向一位竹子请教过如何陶醉于它的氛围中,也曾询问过柳树在沉睡时的体验。这些描写传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和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
随后的两句"卢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名称的辨析和深入思考的态度。诗人观察到卢橘并非真正的橘子,蒲葵也不是真正的葵花,这展示了他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事物本质的追求。
最后一句"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迟"表达了诗人因为对事物名称的辨析和研究而不愿意被人视为老顽固。他愿意在这个方面迟钝一些,甘心做一个有耐心的探索者。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对修园、农耕技术和自然界的观察,展示了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事物本质的探求。诗词中蕴含着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姜特立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和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浪花如雪叠江风,社过高秋万恨中。明日便随江燕去,依依俱是故巢空。
爱山特地上山来,俗卢醒如醉眼开。举首但惊云汉近,直疑平步出尘埃。
吾生惭松独,天赋比樗散。学道才窥藩,圣门未容款。老来忧患集,鵻草经湿叹。衣带垂有余,樗腹无可坦。跫然喜君至,肯就我乎馆。一醉老瓦盆,宁用玻璃碗。春风正骀荡。柳暗月欲满。蚩蚩万物类,混化胎与卵。吾侪幸襟灵,诗书足相伴。浩然天宇内,未暇论修短,扬雄正希颜,曾子
一帘疏雨。道是无情还有思。坐久魂销。风动珠唇点点娇。生平浩气。静乐机关随处是。熏透寒衾。蝴蝶休萦万里心。
云作轻阴,风逗细寒,小溪冰冻初结。更听得、悲鸣雁度空阔。暮雀喧喧聚竹,听竹上清响风敲雪。洞户悄,时见香消翠楼,兽煤红爇。凄切。念旧欢聚,旧约至此,方惜轻别。又还是、离亭楚梅堪折。暗想莺时似梦,梦里又却是,似莺时节,要无闷,除是拥炉对酒,共谭风月。
不到兹山二十秋,重来山水更清幽。无因得向岩前住,日日持竿上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