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山下住,问字足儒生。
鲜果枝头熟,新醅瓮面清。
学师朱仲晦,诗友许宣平。
焉得孟能静,沧浪共濯缨。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七十翁五言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七旬老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紫阳山下住,问字足儒生。
在紫阳山下居住的老人,他满足于自己的读书写字的生活,这使他感到满足和快乐。
鲜果枝头熟,新醅瓮面清。
他的果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新鲜果实,瓮中的新酒清澈可口。这表达了老人生活的丰富和充实。
学师朱仲晦,诗友许宣平。
他有一位教导他学习的老师朱仲晦,还有一位同样酷爱文学的诗友许宣平。这说明老人在晚年仍然保持着学习和交流的心态,与知音共同分享人生的喜悦。
焉得孟能静,沧浪共濯缨。
老人渴望能够安静下来,享受生活中的宁静和平淡。他希望能够与沧浪之水一同洗涤他的头发,这里的沧浪可能是指江南地区的一条河流,寓意着老人希望能够与自然融合,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人的生活和心境,表达了作者对于晚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老人满足于平凡的生活,享受着自然和文学带来的乐趣,而且他仍然保持着学习和交流的态度。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宁静和满足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于晚年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秦皇开象郡,兹事已千年。台古埋秋草,城荒起暮烟。江天云漠漠,石岭月娟娟。万里惭漂泊,因风怀昔贤。
红英艳云霞,绿叶足风雨。牡丹花未开,生意妙谁主。丹青强摸索,闭目想未睹。天巧非人工,神凝志良苦。竦然花下猫,蜂喧聒如鼓。醉眼不成睡,花气日亭午。黄生与我意,盘礴一转语。我老花无情,铅粉付儿女。
身自蓬莱顶上来,彩云深处见崔嵬。凭高莫作凌云想,闻说天门有诏华。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及第兼归觐,宜忘涉驿劳。青云重庆少,白日一飞高。转楚闻啼狖,临湘见叠涛。海阳沈饮罢,何地佐旌旄。
买得林庐在不西,眼前幽事总相宜。溪山处分莺看管,梅竹添差鹤护持。旋理小园增野趣,先留隙地作楼基。却来界步晴岚底,收拾湄湘八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