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企疏堂》

芗林未置身,泛宅先入手。
二疏归来时,能似今日否。

作者介绍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企疏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芗林未置身,
泛宅先入手。
二疏归来时,
能似今日否。

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诗的开头描述了作者曾经未曾到达过芗林(一个地名),却先入手泛宅(指家宅)的情况。这里的芗林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境地,代表着作者对于一种美好的归宿或理想状态的向往。泛宅则是指在自己的家中安顿下来,开始居住和经营。

第二句表达了作者曾经离开芗林一段时间后归来的心情。二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离开、远离的意思。作者在离开芗林一段时间后,回归原地,思考当下与过去的状态是否相似。

整首诗词通过描述作者对于某种理想状态的向往和对现实状态的反思,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生归宿和境遇的思考。诗中的芗林可以被视为个人内心深处的理想境地,而泛宅则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和安定。作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离开和归来后,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对比产生了思考,诗词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疑问和思考。

整首诗词简洁而含蓄,通过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常常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理想境地的渴望,并呈现出对于人生归宿和现实境遇的思考和质疑。同时,诗词使用了芗林和泛宅这样的富有意象的词语,增加了诗意的丰富性,使诗词更具有感染力和深度。

  • 《紫极观二首》

    杨柳花飞杏子新,园林无地可留春。却寻风雨江边路,惭愧烟霞物外人。

  • 《秋末江上望》

    莽莽古江滨,纷纷坠叶频。烟霞谁是主,丘陇自伤神。吞并宁唯汉,凄凉莫问陈。尽随流水去,寂莫野花春。

  •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一作李端诗)》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 《和仲伯达》

    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绣谷只应花自染,镜潭长与月相磨。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 《题馀不溪废寺》

    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 《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

    郎署领制诰,十年未上坡。冯唐空潦倒,卫绾是谁何。犹赖紫垣直,聊遮白发多。归田未有计,村树绿婆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