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牵牛织女天,凄其独夜不成眠。
柳家细婢何能问,太尉粗人祗自怜。
比翼难磨终古恨,妩眉未了宿生缘。
新凉如水谁消得,平等天公也解偏。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七夕》是一首宋代洪咨夔的诗词,它描述了七夕节的浪漫情景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好个牵牛织女天,
凄其独夜不成眠。
柳家细婢何能问,
太尉粗人祗自怜。
比翼难磨终古恨,
妩眉未了宿生缘。
新凉如水谁消得,
平等天公也解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七夕的传说为背景,牵牛织女分别代表了牛郎和织女,他们因为爱情而被迫分隔天河。诗人通过描绘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好个牵牛织女天”,表达了对天上牵牛织女的美好祝愿和景象赞叹。接着,诗人以凄凉的语调描绘了织女在七夕这个夜晚独自度过的情景,她无法入眠,孤独地度过这个夜晚。
接下来的两句,“柳家细婢何能问,太尉粗人祗自怜”,表达了诗人对织女境遇的同情和痛惜。织女是柳家的细婢,又有一个地位高贵的夫君太尉,但她仍然无法与牛郎相聚,这种境况让诗人感到心痛。
随后的两句,“比翼难磨终古恨,妩眉未了宿生缘”,表达了诗人对两情相悦的人们被迫分隔的悲伤和无奈。比翼双飞的鸟儿难以磨灭的恨意代表了牛郎和织女对分离的愤慨和遗憾,而美丽的眉眼还未圆满地完成夫妻之间的宿世缘分。
最后两句,“新凉如水谁消得,平等天公也解偏”,诗人表达了对牛郎和织女的心灵寄托和对命运的反思。诗中的“新凉如水”形容了七夕夜的清凉,但却无法消解两情相悦的思念之情。诗人希望天公能平等对待每一对相爱的人,不再偏袒,让牛郎和织女能够团聚。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七夕节的浪漫情景,并通过对牛郎和织女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平等的呼唤。
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立。从我焉如。
肃肃艺祖,滔滔浚源。有雄玉剑,作镇金门。玄王贻绪,后稷谋孙。肇禋九庙,四海来尊。
春溪正含绿,良夜才参半。持矛若羽轻,列烛如星烂。伤鳞跳密藻,碎首沈遥岸。尽族染东流,傍人作佳玩。
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庐岳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
缥缈纱幮覆象床,蛮童擎粥进黄粱。砚池湛湛一泓墨,衣焙霏霏半篆香。团扇题诗无滞思,清泉洒地有余凉。更须风伯开云阵,准拟今宵月满廊。
秋山青,秋水明。午梦惊秋醒未醒,乾坤一草亭。故国盟,故园情。夜阑斜月透疏棂,孤鸿三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