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栖隐寺紫薇花二首》

绛霞影里一徜徉,甚欲搜诗与发扬。
马自虺聩尘染袂,句中羞说紫微郎。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栖隐寺紫薇花二首》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绛霞映照下的一番思索与徘徊,他渴望着发掘诗歌的力量并将其传扬开来。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到自己的才华如同被尘埃染污的衣袖,而诗中所提到的紫微郎则是指自己,诗人因为自身的谦逊而不愿过多吹嘘自己的才华。

这首诗通过描绘绛霞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诗歌的热爱。绛霞是一种夕阳的颜色,它将整个情境渲染得红红火火,使得诗人的思绪也显得热烈而激荡。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诗歌的追求和渴望,他渴望能够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让世人共同领略诗歌的美妙。

诗中提到的马自虺聩尘染袂,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忧虑。马自虺聩是指自马自华而来的衣袖,这里暗喻着诗人自己的才华。诗人感到自己的才华被尘埃所污染,有些黯然失色。这种自我贬低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自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审美观念。

最后一句"句中羞说紫微郎"则是在点明自己的谦逊。诗人不愿意在诗中过多吹嘘自己的才华,他以紫微郎自指,表达了自己不愿意自夸的态度。这句话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风尚,注重谦逊和自我克制。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谦逊和自省。通过描绘绛霞的景色和运用隐喻手法,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更具有诗意和深度。

  • 《下竺寺堂前独坐》

    风舞花旛万缕轻,石炉香冷一灯明。坐来耳目身心静,仿佛慈云礼纖声。

  • 《春日雪以回文绝句呈张荐权德舆》

    春梅杂落雪,发树几花开。真须尽兴饮,仁里愿同来。

  • 《秋日有寄》

    丹青未合便回头,见尽人间事始休。只有百神朝宝镜,永无纤浪犯虚舟。曾临铁瓮虽分职,近得金陵亦偶游。东去西来人不会,上卿踪迹本玄洲。

  • 《和韵寄胡山甫》

    乡心趋老重,见说买山成。静坐性情淡,孤眠滋味清。樵人时识面,禅客共知名。山色元无垢,溪声自不平。池荷应足制,山蓣想堪羹。九日如今近,思君出峡行。

  • 《明妃曲二首》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

  • 《禅房十事·戒力》

    恶钳鎚下番身,未必锋芒发露。不惟斩得猫儿,也解煞佛煞祖。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