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律亢。
阴晷伏。
耗下土。
荐穜稑。
这首诗词是南北朝时期谢朓所作的《齐雩祭歌 迎神 二》。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阳律亢。
阴晷伏。
耗下土。
荐穜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齐国举行雩祭时的场景。"阳律亢"指阳气旺盛,天光炽热,而"阴晷伏"则指阴气衰退,天色昏暗。"耗下土"描绘了土地干燥贫瘠的景象,而"荐穜稑"则表示祭祀者向神祇奉献丰收的谷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齐国雩祭的氛围和仪式。通过对阳气和阴气的对比,表现了天地阴阳之间的平衡和变化。阳律亢、阴晷伏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变迁和节气的交替,凸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灵的虔诚。耗下土和荐穜稑的描绘,则呈现了人们对丰收和神灵保佑的期望和感恩之情。
谢朓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雩祭仪式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展示了他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情。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融入了对世界运行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于宇宙和人生哲理的追求。同时,诗中的节奏和韵律也呼应了雩祭仪式的庄严和肃穆氛围,使读者沉浸在祭祀场景中,感受到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
总之,谢朓的《齐雩祭歌 迎神 二》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雩祭仪式的庄严和对自然神力的敬畏,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和宇宙秩序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乱山满平野,涨水豪大川。仄径无辙迹,疏林有炊烟。山农旦烧畲,蛮贾暑荷毡。穷乡足荒怪,打鼓催我船。
我用常在金,任金适由木。苟得金为用,何惜木微曲。幸得主人随,不恤汗行犊。必求随主人,我用諴不足。
千丈岩头一点红,春风吹落浅莎中。山僧倚杖移时去,说似溪边采药翁。
再见三池已旧游,向来交臂锦江头。味融实际冰河泮,心印微言水月秋。虽作燕鸿犹邂逅,故应蓬梗合漂浮。相思别后才余梦,身在刀州望梓州。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裴回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隐论冲寂澹生涯,芍药缨桃厌艳华。剔乱剪毓疏影瘦,临溪只合种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