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七月初得雨后大有秋意》

好雨真无价,炎天不易求。
十全成稔岁,一上作凉秋。
吏逭陂塘责,民宽沟壑忧。
催科无奈拙,此去恐优游。

作者介绍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七月初得雨后大有秋意》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七月初时,终于迎来了雨后,大地上充满了秋天的气息。
好雨的价值真是无法估量,酷热的夏天并不容易得到它。
这一场及时的降雨,让秋天的气息一下子弥漫开来。
官吏们不再担忧灌溉田地的问题,百姓们也不再忧虑沟渠干涸。
即使政府催缴赋税,我也无能为力,因为我可能要离开这个地方,去寻找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七月初时的一场雨后,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珍惜和对丰收的希望。炎炎夏日的酷热让人渴望雨水的滋润,当雨水终于降临时,带来了清凉与秋意。诗中也提到了官吏和百姓之间的关系,暗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可能要背井离乡,面对未知的命运。

赏析:
虞俦以简练而准确的语言,传递了七月初得雨后的喜悦和秋意的到来。他通过描述雨水的稀缺性和对丰收的渴望,突出了雨水的珍贵价值。诗中的意象清晰而生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夏日的炎热和秋天的清凉。同时,通过提及官吏和百姓的境遇,虞俦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矛盾,增加了诗词的深度。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担忧和无奈,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和观察力,引起读者对季节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 《范元卿中秋词帖赞》

    猗望舒,望三五。光璇仪,韵金缕。伟健笔,作奇语。谁知音,传乐府。

  • 《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 《送秦祠监还蜀二首》

    蜀产班行几,分符又去之。气完吞落日,心定发凉飔。蝇虎攫何壮,蜗牛升更痴。见几能许早,别思渺江蓠。

  • 《奉和姚令公温汤旧馆永怀故人卢公之作》

    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同心不可忘,交臂何为失。清路荷前幸,明时称右弼。曾联野外游,尚记帷中密。新恸情莫遣,旧游词更述。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

  • 《赠邻友》

    同居一坞中,只隔水西东。林近书灯露,溪回酒舫通。放凫长合队,移竹每分丛。只恐君征起,难期作两翁。

  • 《沈守生日》

    燕寝凝香不记春,宜休堂下柏轮囷。三吴南渡今多士,四皓东宫此一人。雅不欲书名上上,谩令在岁岁陈陈。玉卮宴罢思黄发,应合从头第从臣。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