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七月十八日与诸人集真于燕誉堂》

盍簪相与记春芳,落去争如桂影香。
故觅层台延旷望,可无尊酒泛寒光。
交挥玉尘倾怀尽,半仄冰轮耿夜长。
坐到银河分晓色,彤霞金晕更苍凉。

作者介绍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七月十八日与诸人集真于燕誉堂》是宋代诗人胡寅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何不相拥,一起记录这春天的芬芳,
花瓣飘落,竞相比拟桂花的香气。
因此,我们寻找高台,延伸眼界,
可无需美酒,漾动着寒冷的光芒。
举手投足间,玉尘飞扬,尽情倾诉心情,
天空中微暗的冰轮照亮漫漫长夜。
坐在银河中,拂晓之色分明可见,
彤霞和金晕更显得苍凉。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夏季的夜晚,诗人与众人共聚燕誉堂,欣赏着花朵盛开的美丽景色。他们不需要美酒,只需凭借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来享受这一刻。诗人通过描绘夜空中的冰轮和黎明的彤霞,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夏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如花朵的香气、银河的分明、彤霞和金晕的苍凉,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索。

诗人通过“何不相拥,一起记录这春天的芬芳”,表达了与众人共同感受自然之美的愿望,强调了情感的共鸣和人与自然的融合。诗中的“玉尘倾怀尽”,以及“坐到银河分晓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唤起读者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美的敬仰。它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点,注重意境的构建,抒发内心情感,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

  • 《和人游白云庄二首之一》

    原野正春风,登临一醉同。阴晴时未定,今古思何穷。山势落还起,溪流噎复通。隐君方自得,可羡尔冥鸿。

  • 《丙寅法轮寺阅前贤碑板有感》

    岣嵝峰前法轮寺,少林阁后访碑轩。子宣介甫清诗在,双井毗陵白牓县。文本记成当国日,退之句就贬官年。从来治乱共无术,只在诸人进退边。

  • 《石桥琪树》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 《两峰睡觉》

    宿酒初醒唤梦回,起来诗句暗敲推。山童熟睡呼不应,枥马齕刍风雨来。

  • 《句》

    未敢欢途穷。

  • 《渡江》

    大江骇浪限东南,当日降帆有旧惭。击揖空闻多慷慨,投戈毕竟为沉酣。龙天浩劫馀弧塔,海岳书生别旧庵。闻道佛狸曾驻马,岂因佳味有黄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