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大火太焚如,恼得天公痛扫除。
两夕檐声撼江海,一翻凉意洗郊墟。
眼明还我诗书乐,骨醒从渠枕簟疏。
明日快晴应更好,莫妨千里荐嘉蔬。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七月十一日大雨次日又大雨》是宋代孙应时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七月十一日下大雨的景象,以及雨后的清凉和希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天来了,大火烧得太猛烈,
惹得上天公愤怒地扫除。
两个夜晚,雨声震动江海,
一番凉意洗涤了城郊。
眼睛明亮,使我重新拥有诗书的乐趣,
身体清醒,在枕簟上伸展。
明天将会晴朗得更好,
不妨把千里美食奉献出来。
这首诗词以七月十一日的大雨为背景,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象表达了对清凉和希望的向往。诗人将大火和恼怒的天公相对比,突显了雨水的洗涤和凉意的重要性。雨声震动江海,给人以宏大的气势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与感受。诗人在雨后感到眼明精神焕发,重新找回了对诗书的热爱和欢乐。最后,诗人期待明天的晴朗天气会更好,也呼吁人们不妨将美食奉献出来,展示自己的善意和热情。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雨后的清凉景象,展示了诗人对秋天和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景抒发了自己对诗书和美食的喜爱,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词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
中年意与山林会。胜日身兼杖屦轻。正有百钱堪独往,不将一赏负秋晴。
过水得凭槛,满川皆夕阳。江山逢胜绝,手笔恨荒唐。城郭蒙笼近,汀州杳霭长。明朝又东去,尘土入衣裳。
照江梅词,寄任蕴明。蕴明尝许缘檄载侍儿见过,又于汉籍伎有目成者因以为戏郎官湖上探春回。初见照江梅。过尽竹溪流水,无人知道花开。佳人何处,江南梦远,殊未归来。唤取小丛教看,隔江烟雨楼台。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潮打城头去复还,石尤风紧浪冲船。铛鸣沸水千珠白,凫浴回波万颗圆。茶注玉瓯翻细细,雨零春涧激漩漩。江湖起灭浑无定,逐荇飘萍过岁年。
松风夏逾清,竹日午更净。萧然松竹间,得此林壑性。异哉今日暑,无复有晨暝。疲薾安所逃,茅斋入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