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庐归客不胜愁,可是人间晚立秋。
收潦水清如可待,无穷蛭螾看沈浮。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七月五日立秋》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归乡客人的忧愁之情,以及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故庐归客不胜愁,
可是人间晚立秋。
收潦水清如可待,
无穷蛭螾看沈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立秋这一节气为背景,通过描绘归乡客人的忧愁情绪和立秋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故庐归客不胜愁”,表达了归乡客人对离别的忧愁之情。故庐指的是故乡的住所,归客则指的是离乡客人。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忧伤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可是人间晚立秋,收潦水清如可待”,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但在人间的感觉却是晚了一些。收潦水清如可待,意味着秋天的水清澈如镜,仿佛可以期待着秋天的到来。
最后一句“无穷蛭螾看沈浮”,通过描绘蛭螾(指蚯蚓)在水中的沉浮,表达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意象。蛭螾的沉浮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无穷则表示变化无穷。
整首诗词通过对归乡客人的忧愁和立秋时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离别和变化的思考。同时,通过景物的描绘,给人以秋天即将来临的感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炎官伞照涛江红,五月献果明光宫。越人一枝古所重,蜀无他杨谱则同。玄珠更将赤水浴,流火呈祥复王屋。不伴长安黑弹丸,杀吏惊人寒起粟。新诗字字含芳鲜,大书遗我敦同年。请君速访天竺老,食白追继仇池仙。
为客清霜重,归来夏木苍。鸡鹅惊甚大,童稚觉微长。花絮今无迹,园林未肯荒。青梅应可摘,腊摘要开尝。
楼台山半腹,又此一经行。树隔夫差苑,溪连勾践城。上坡松径涩,深坐石池清。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
瘦颜颧骨见,满面雪毫垂。坐石鸟疑死,出门人谓痴。照身潭入楚,浸影桧生隋。太白曾经夏,清风凉四肢。
家家山色对春湖,日日春风听鹧鸪。门前杨柳藏鱼市,屋上梅花当地租。
急流方了又高冈,日永周旋未觉忙。壁上字多知店老,岭边松茂喜车凉。丛丛乱篠承欹石,帖帖新荷峦小塘。湆澹恶滩应笑我,为虞鱼腹犯羊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