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飙呼不来,流汗方被体。
稀星乍明灭,暗水光弥弥。
香风过莲芡,惊枕裂鲂鲤。
欠伸宿酒余,起坐濯清泚。
火云势方壮,未受月露洗。
身微欲安适,坐待东方启。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热》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夏季的炎热和作者在船中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热,
凉风呼啸却不来,只有炎热环绕身体。
星星点点若隐若现,暗水闪烁不定。
夏日的香风吹过睡莲和芡实,
我惊醒,汗如雨下,身体像是被撕裂的鲂鲤。
伸个懒腰,余酒尚存,起身坐下,洗涤清凉的波浪。
火云蔓延壮观,尚未被月露洗净。
我身微弱,渴望得到安适,坐等着东方的启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苏轼在夏季的七月一日从城市出发,乘船旅行的情景。夏天的炎热使他感到非常不适,凉风也无法吹来,只有炎热环绕。夜晚的星星点点,水面上的光影闪烁,形成一种幽暗而迷人的景象。夏日的香风吹过睡莲和芡实,打破了他的沉睡,汗水如雨般流下,身体感觉像是被撕裂的鲂鲤一样疼痛。苏轼伸个懒腰,身上还残留着余酒的香味,他起身坐下,在清凉的波浪中洗涤身心。天空中的云彩像火一样燃烧着,壮观而威严,尚未被月亮的露水洗净。在这样微弱的状态下,他渴望得到安适,坐等着东方的启明。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夏季的炎热和作者在船中的感受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体验。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夏日的炎热,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苦闷和不适,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他用凉风不来、炎热环绕、汗水如雨等形象的表达,生动地表现出夏日的酷热和作者的痛苦。
诗中的描写不仅限于外在的景物,还包含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他在夜晚的星光和水面上的光影中感到一种幽暗的美感,这种美感又与他疼痛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身体感觉像是被撕裂的鲂鲤,这种表达方式既强调了他的痛苦,也突出了他对美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感悟。
最后,诗中的东方启明象征着新的希望和开始,作者期待着东方的启明能给他带来安适和新的起点。这种期待和渴望在夏日酷热的环境中显得更加强烈。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炎热、星光、水面、香风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夏季的船上的感受和情绪变化。同时,通过对身体的痛苦和渴望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对舒适和新的希望的追求。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夏季炎热的真实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词给人以闷热、湿润、渴望和苦闷的感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金华之永康有山曰云岩,拔起天半。有巨舟藏壑中,舟尾翘出如虿。一钉堕崖下,野僧得之,以遗张君孟兼,孟兼制为佩刀,銛利特甚。尊生为作歌。神人藏舟半天里,绝壑谽谺露舟尾。铮然有物堕中宵,八觚棱嶒长尺只。野僧拾之归张公,化为夭矫苍精龙。不知何世何年掞奇气,剸犀断虎
龙门宾客会龙宫,东去旌旗驻上东。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离堂未暗排红烛,别曲含凄飏晚风。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
少日肝肠,云梦地、气吞八九。今老去,才疏计拙,百居人后。倦处收回行路脚,懒来噤却吟诗口。算从前、四十九年非,如回首。风与月,须长久。谁放我,成三友。笑官仓红腐,可堪痴守。倒凤颠鸾吾已矣,淋漓醉墨蛟虬吼。尽都门、冠盖拥红尘,青青柳。
织女望牵牛,银汉一水遥。天缘许会合,秋清正良宵。张骞取星槎,吴质伐桂桡。安用人间鹊,腥羽编成桥。
昨夜同云犹未合,晓来一色变山河。料应天上梅花早,吹落人间柳絮多。酒兴处怜今老矣,诗肠无奈此情何。银杯逐马天阶路,何似寒江伴钓蓑。
虽知仙可学,酒盏唤渊明。未遂山中隐,聊为地上行。留人垂雨意,送客走泉声。初上乘危惯,归途更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