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水有奇观,山蝉发清歌。
穹林翠光合,深谷凉风多。
孤游正寂历,伫立久婆娑。
平生颇须此,欲去意如何。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七月一日独游顶山上方院》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七月一日独自游览顶山上方院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离别的迟疑之情。
诗中描述了涧水的奇观和山蝉清脆的歌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穹林翠光合,深谷凉风多",描绘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和深谷中凉爽的微风,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孤游正寂历,伫立久婆娑"表达了作者独自游览山野的心境,孤独而寂静,久久地停留在这里。"平生颇须此,欲去意如何"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独立自由的旅行方式的喜爱,但同时也有离别时的踌躇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和独游的心境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犹豫和无奈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独立的向往,以及在离别时的犹豫和不舍之情,给人一种闲适宁静的感受,启发人们对自然与自由的思考。
先来客路足伤悲。那更话别离。玉骢也解,知人欲去,骧首频嘶。马蹄动是三千里,后会莫相违。切须更把,丁香珍重,待我重期。
今朝结却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乱走。心行灭处解翻身,喷嚏也成师子吼。旃檀林,任驰骤。剔起眉毛顶上生,剜肉成疮露家丑。
正觉江边寺,风烟罨画然。庭罗合抱树,门泊钓鱼船。暮雨凉初过,中秋月正圆。无人来共赏,独自占江天。
缺月挂檐牙。
我生头发未燥时,花间已歌花翁诗。我发既长今渐白,犹见花翁好颜色。举酒祝翁寿百年,我为诗孙戏翁边。
仙跸九成台,香筵万寿杯。一旬初降雨,二月早闻雷。叶向朝隮密,花含宿润开。幸承天泽豫,无使日光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