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
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鬓不成霜。
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
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遣怀》
羲和走驭趁年光,
不许人间日月长。
遂使四时都似电,
争教两鬓不成霜。
荣销枯去无非命,
壮尽衰来亦是常。
已共身心要约定,
穷通生死不惊忙。
诗意:这首诗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羲和(古代神话中负责轨道运行的神)走驭年光,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不可阻挡,世间的日月终究会逝去。无论是四季的更迭还是自己鬓发的变白,都是命运的安排,不可避免和常态。诗人与身心已经达成了一种既定的约定,不会为贫穷和富裕、生和死而惊慌失措。
赏析:这首诗以唐代风格写作,在咏时兴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羲和走驭趁年光”开头,以神话人物羲和为象征,强调时间的无情流逝,直到最后一句“穷通生死不惊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一种深刻的领悟和坦然面对生死的态度。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示了唐代诗人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中文译文:
羲和(负责轨道运行的神)趁年光飞逝,
不允许人间日月长久。
结果四季如电光一闪,
刺激自然变白的鬓发也不能成霜。
盛时荣华销尽只能归于命运的安排,
壮年耗尽衰谢也只是常态。
与身心已经达成了约定,
承受贫穷与富足、生与死都不会惊慌。
一生两事苦相关,从仕居贫并作难。顾我雪穿行脚袜,羡君身作在家官。晓分京兆月半璧,夕问南湖水几竿。桃李能言春满坐,向人犹自诉霜寒。
山川秘灵迹,海近气常阴。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
三茎曲与两茎斜,径直门风八字开。拟向翠微寻路入,知他赚却几人来。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春禽馀哢在,夏木新阴成。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自问一何适,身闲官不轻。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食饱惭伯夷,酒足愧渊明。寿倍颜氏子,富百黔娄生。有一即为乐,况吾四者并。所以私自慰,虽老有心情。
非律非禅自在身,免丁不纳没公凭。明知未是庞居士,且可题为破戒僧。
久堕尘沙里,幽寻始此行。侵云千嶂合,披草一僧迎。藓润泉时滴,崖倾竹倒生。登高忽平旷,回首失峥嵘。老矣犹孤客,归哉念耦耕。结庐殊未定,此地颇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