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日倦高跻,盘回四望迷。
松根危抱石,岭路曲随溪。
马腹飞云薄,山腰过雨低。
阴崖不可度,谁此构长梯。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千秋岭上》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永日倦高跻,盘回四望迷。
松根危抱石,岭路曲随溪。
马腹飞云薄,山腰过雨低。
阴崖不可度,谁此构长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千秋岭的情景。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示了作者在攀登崇山峻岭过程中的疲惫和迷茫之感。描写了山路的曲折蜿蜒,以及松树扎根于危岩之上,形成了一种险峻的景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马腹上飘飞的云彩和山腰上飘落的细雨,使整个山景显得朦胧和低垂。最后两句表达了阴崖险峻无法攀登,询问有谁能够构筑一座长梯来攀越这座高山。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示了作者攀登高山的艰辛和心境的起伏。诗中反映了作者对险峻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攀登高峰的渴望和无奈。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山与水、云与雨的对比,给人以立体感和画面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登高所带来的疲惫和困惑。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攀登极限的渴望和对人类智慧的寄望,也可以理解为对挑战和突破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的交融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草露团团夜气浓,一天明月半弯弓。光涵万顷澄秋霁,影落千山接翠空。毫发不迷孤照处,胆肝尽露广寒宫。回廊独步浑无觉,似是泠然驾远风。
少年读杜诗,颇厌其枯槁。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书生挟蠹鱼,流行万里道。朱颜日以衰,玄发日已老。耿耿不圆卿,宁方自为皂。举目无寸亲,忧伤入怀抱。炎天冷如冰,碛地不生草。我马跑沙石,我饥面苍昊。人马不相离,冻死俱未保。何当回白日,阴云尽一扫。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末俗陵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绍兴人物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番番従高来,一一投涧坑。大鱼不能上,暴鬣一作腮滩下横。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
征君一月不出屋,客来喜值清秋时。会稽录事应当别,笠泽高僧定赋诗。新月忽从溪上出,清尊还向竹间移。殷勤持寄于高士,切莫愁吟两鬓丝。
一室凌埃壒,公堂更左偏。闲消官上日,小隐洞吴。棋酒随醒醉,蚊虻断扑缘。怜渠锻炉侧,矻矻计巢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