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肠寸折。
解袂留清血。
蓝桥动是经年别。
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
檀篆灭。
鸳衾半拥空床月。
妆镜分来缺。
尘污菱花洁。
嘶骑远,鸣机歇。
密封书锦字,巧绾香囊结。
芳信绝。
东风半落梅梢雪。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爲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爲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后以元祐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后集》爲底本。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简称吴钞,藏北京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简称吴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千秋岁》是一首宋代李之仪创作的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柔肠寸折。
解袂留清血。
蓝桥动是经年别。
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
檀篆灭。
鸳衾半拥空床月。
妆镜分来缺。
尘污菱花洁。
嘶骑远,鸣机歇。
密封书锦字,巧绾香囊结。
芳信绝。
东风半落梅梢雪。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和感叹。诗中描绘了柔弱的心肠被折断,解开衣袖却留下了清晰的血迹,蓝桥的动静已经是多年的别离。掩上门户,春天的絮乱飞舞,枕头上秋天的蛩鸣低沉。檀篆已经磨灭,鸳衾只半拥着空床和明亮的月光。妆镜分开来有了缺口,尘土弄脏了菱花的洁白。远处传来嘶骑的声音,鸣机停止了运转。一封密封的书信上绣着锦绣的字句,巧妙地绾着香囊。芳信已经断绝,东风吹落了半片梅花的雪。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伤感和时光的流转带来的变化。作者通过描写柔肠寸折、解袂留血等形象的词句,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哀伤。蓝桥动是经年别,传达了别离已经很久,心中的思念却依然存在。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通过描绘春天和秋天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和离别的漫长。诗中的檀篆灭、妆镜分来缺、尘污菱花洁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岁月流转中美好事物的消逝和破损。最后的芳信绝、东风半落梅梢雪,则以寓意深远的意象,表达了离别和时光的无情,情感的凋零。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抒发了作者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悲凉情感,给人以思索人生和岁月变迁的启示。
抛了儒书读相书,却将冷眼看诸儒。曾生肯伴诚斋否?共个渔舟入五湖。
头白高僧心已灰,石菖蒲长水蕉开。庄严茗事炉烟起,不用关防俗子来。
八月凉风动高阁,千金丽人卷绡幕。已怜池上歇芳菲,不念君恩坐摇落。世上荣华如转蓬,朝随阡陌暮云中。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长信宫,昭阳殿,春来歌舞妾自知,秋至帘栊君不见。昔时嬴女厌世纷,学吹凤箫乘彩云。含情转睐向箫史,千载红颜持赠君。
徭役苦流滞,风波限溯洄。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贪閒常怕拆人书,今日开缄病已无。数纸云情动金石,一篇天籁集笙竽。心交物类相感志,愿在衣冠盛事图。稍稍斯文振吾党,快来青鬓躐华途。
势似孤峰一片成,坐来疑有白云生。主人莫怪殷勤看,远客长怀旧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