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钱生遗筇竹斑杖戏作》

筇山美竹天下闻,有客钱氏之礽云。
自言吾祖嫌杖晚,赠子九节斑烂文。
寻幽已得济胜具,傍险更策扶危勋。
同行安用木上座,一日不可无此君。

作者介绍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钱生遗筇竹斑杖戏作》
朝代:宋代
作者:曾几

筇山美竹天下闻,
有客钱氏之礽云。
自言吾祖嫌杖晚,
赠子九节斑烂文。
寻幽已得济胜具,
傍险更策扶危勋。
同行安用木上座,
一日不可无此君。

中文译文:
筇山上生长着美丽的竹子,名扬天下。
有一位客人,姓钱,他对美丽的竹子表示赞赏。
他自言自语说,他的祖先曾经嫌弃拐杖晚来,现在特意送给子孙一根上面有九个节状斑纹的精美拐杖。
他在寻找幽静之地时,已经得到了这根拐杖的帮助,而且在险峻之地,更能发挥它扶助危难的功效。
同行的人们都安排在木制座位上,而钱生的拐杖则是不可或缺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讲述了一位姓钱的客人对美丽竹子和拐杖的赞赏和故事。诗人曾几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筇山上美丽的竹子,将其赞誉扬于天下。而客人钱氏对这些竹子也表示了赞许之情。他自言自语说他的祖先嫌弃拐杖来得太晚,所以他特意为子孙准备了一根装饰精美、有九个节状斑纹的拐杖作为礼物。这根拐杖在他寻找幽静之地时,给予了他帮助;在险峻之地,更能发挥扶危助困的作用。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竹子和拐杖的美好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祖先的怀念和对子孙的关怀。诗中的拐杖象征着支持和助力,体现了作者对家族传统和责任的思考。同时,诗人通过描述拐杖的作用,传达了一种友爱和互助的精神,呼唤人们在旅途中相互扶持,共同前行。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曾几的独特才华。它通过对竹子和拐杖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价值和人伦关系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启迪,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 《紫极观二首》

    杨柳花飞杏子新,园林无地可留春。却寻风雨江边路,惭愧烟霞物外人。

  • 《秋末江上望》

    莽莽古江滨,纷纷坠叶频。烟霞谁是主,丘陇自伤神。吞并宁唯汉,凄凉莫问陈。尽随流水去,寂莫野花春。

  •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一作李端诗)》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 《和仲伯达》

    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绣谷只应花自染,镜潭长与月相磨。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 《题馀不溪废寺》

    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 《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

    郎署领制诰,十年未上坡。冯唐空潦倒,卫绾是谁何。犹赖紫垣直,聊遮白发多。归田未有计,村树绿婆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