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遣兴》

衡门秋到总堪悲,荷折蒲荒不整齐。
但喜风前无立豹,亦知砌下有蹲鸱。
吾徒老矣成何事,生理茫然更久稽。
清净无风天雨已,山前山后且扶藜。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作品评述

《遣兴》是宋代朱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衡门秋到总堪悲,
荷折蒲荒不整齐。
但喜风前无立豹,
亦知砌下有蹲鸱。
吾徒老矣成何事,
生理茫然更久稽。
清净无风天雨已,
山前山后且扶藜。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诗人观察到衡门秋天的景象,感到悲伤,因为时光已逝,岁月不待人。他看到荷花被折断、蒲草凋零,景象凄凉,不再整齐美丽。然而,他也发现风前并没有立着的豹子,也就是尽管环境变得艰难,但并没有出现更糟糕的情况。他也意识到,即使在平静的底下,也有蹲伏的鸱鸟,暗示着潜在的危险和不稳定。

诗人深感时光流逝,感到自己已经老去,不知道成就了什么事情,迷茫无助,思考良久。最后,他看到天空变得清净,没有风吹动,已经下起了雨。他决定不再思考过去和未来,只顾眼前的事情,就像前后山谷间需要扶持的藜草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衡门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境遇的思考与感慨。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对人生的深入思索和对世事变迁的领悟。

诗中描绘的衡门秋景,荷折蒲荒的景象与诗人的感伤情绪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事易变的主题。诗人观察到风前没有立豹,暗示着尽管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出现更糟糕的情况,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他也意识到砌下有蹲鸱,暗示着潜在的危险和不稳定,提醒人们在表面平静下要保持警惕。

诗人的自省和迷茫感,体现在他对自己老去和无所成就的思考中。这种对生命和世事的思索,使诗人产生茫然和迷惑的情绪,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最后,诗人看到天空清净无风,下起了雨。他决定暂时放下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扶持山前山后的藜草。这种选择体现了一种从容和豁达的心态,对于人生的态度和生活的取舍提供了一种启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感受的揭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境遇的思考,同时展示了诗人的迷茫、乐观和从容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 《政府生日四首》

    钜德元功凤应韶,屏风隔坐翊昌朝。星辰循轨三阶正,钟鼓重新一气调。活国工夫归断断,炼形真一已飘飘。芒鞋门下尘埃客,拔宅惟看上紫霄。

  • 《句》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送赵虚一还金陵书虞翰林诗后》

    词臣通籍侍金闺,天语从容问归蹊。云外山高龙虎踞,人间松老凤凰栖。翰林拟诏当红药,道士疏封出紫泥。更赐金钱祠泰峙,寥阳前殿丽璇题。

  •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玉辂寻春赏,金堤重晦游。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晃朗扶桑出,绵联杞树周。乌疑填海处,人似隔河秋。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汀洲归棹晚,箫鼓杂汾讴。

  • 《石南康挽词》

    挺挺石可转,恂恂衣不胜。平生忧国志,长夜读书灯。大易窥三古,中庸进百能。惜哉天不憗,无复见川增。

  • 《和晏尚书出城口占四首》

    榔栗婆娑昼影圆,披襟凝眺此翛然。鹂留便作林间伴,正是麰黄椹紫天。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