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从来薄宦情,不辞落魄锦官城。
生前犹著几两屐,身後更须千载名。
楼外雪山森晓色,井边风叶战秋声。
一尊尚有临邛酒,却为无忧得细倾。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诗词:《遣兴》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老子从来薄宦情,
不辞落魄锦官城。
生前犹著几两屐,
身后更须千载名。
楼外雪山森晓色,
井边风叶战秋声。
一尊尚有临邛酒,
却为无忧得细倾。
中文译文:
老子从来厌恶世俗的事物,
不愿留在锦官城中过落魄的生活。
在生前着想也只是穿着简陋的屐鞋,
而在身后更加需要千载流传的名声。
楼外的雪山在黎明时分呈现出浓郁的白色,
井边的风和叶子在秋天中战栗作响。
只有一尊美酒尚且残留在临邛,
却能在无忧的状态下细细品味。
诗意和赏析:
《遣兴》是陆游的作品,通过描绘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
诗的开篇,陆游以“老子”自称,抒发了对世俗官场生活的厌恶。他不愿沉湎于权谋之中,选择了离开锦官城的生活,拒绝了富贵荣华的追逐。他认为名利并非人生的追求目标,生前只需要简朴的屐鞋,而真正重要的是留下千秋万代的名声。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雪山和秋风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离世俗的追逐而追求自然的态度。雪山在黎明时分呈现出的白色,暗示了纯洁和超脱尘俗的境界。而井边的秋风和落叶则展现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无常,与诗人内心的超然态度相呼应。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尽管只剩下一尊酒,但他可以细细品味,享受无忧无虑的境界。这里的酒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享受,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和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漠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它呈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心境,以及对自然和人性的思考,展现了陆游独特的诗意和审美追求。
寒炉火冷浮青烟,劲风刮面如戈鋋。凝阴不动天欲雪,竟日兀兀成拘挛。广文才名四十年,天寒坐客犹无毡。参军官小技能薄,寂寞冷坐诚宜然。忘形杜老偶相觅,传呼歌舞开华筵。嗟予简书固可畏,不得对饮檐花前。谩有糟浆逆人鼻,汝阳口角空流涎。可能更似苏司业,只与时时送酒钱。
山蔽晴空望自遥,树开小道紫骝骄。沿溪飞盖传清荫,四野欢声拥海潮。
小疾如闲乐,微凉与睡宜。瞢腾如欲觉,展转复多时。四壁人声寂,疏帘日影移。诗囊与药里,一步不相离。
入门虽较小,中却是壶天。委曲松篁迳,清新锦绣篇。蟠胸有丘壑,随处是林泉。更读鳌峰句,风流似谪仙。
销铄玄微万境空,衔花百鸟谩寻踪。莫教顽坐精灵窟,门锁乱云千万里。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