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梨千叶爱者谁,白发郎官心好奇。
徘徊绕树不忍折,一日千匝看无时。
夷陵寂寞千山里,地远气偏红节异。
愁烟苦雾少芳菲,野卉蛮花斗红紫。
可怜此树生此处,高枝绝艳无人顾。
春风吹落复吹开,山鸟飞来自飞去。
根盘树老几经春,真赏今才遇使君。
风轻绛雪樽前舞,日暖繁香露下闻。
从来奇物产天涯,安得移根植帝家。
犹胜张骞为汉使,辛勤西域徙榴花。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千叶红梨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欧阳修。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红梨千叶爱者谁,
白发郎官心好奇。
徘徊绕树不忍折,
一日千匝看无时。
这首诗词以红梨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红梨花的喜爱和好奇之情。欧阳修描述了自己在花树旁徘徊观赏,却不忍心采摘,每天都能看到红梨花盛开的美景。
夷陵寂寞千山里,
地远气偏红节异。
愁烟苦雾少芳菲,
野卉蛮花斗红紫。
诗中提到的夷陵是一个偏远的地方,山峦连绵,景色幽静。由于地理位置较远,红梨花的花期和花色都与其他地方不同。愁烟和苦雾使得花香变得稀少,野花和蛮草争相绽放,色彩斗艳,红紫交织。
可怜此树生此处,
高枝绝艳无人顾。
春风吹落复吹开,
山鸟飞来自飞去。
诗中表达了对这棵红梨树的怜惜之情,它生长在这个偏远的地方,高高的枝干上绽放着绝艳的花朵,却无人欣赏。春风吹过,花瓣飘落又重新绽放,山鸟来了又飞去,形成了一幅自然的画面。
根盘树老几经春,
真赏今才遇使君。
风轻绛雪樽前舞,
日暖繁香露下闻。
诗中提到这棵红梨树已经经历了多个春天,根盘扎根,树干变老,但直到今天才遇到了赏花的使君(指作者自己)。风轻轻吹过,红梨花犹如绛色的雪花在酒杯前舞动,白天温暖时,花香扑鼻,露水滴落。
从来奇物产天涯,
安得移根植帝家。
犹胜张骞为汉使,
辛勤西域徙榴花。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他认为这样奇特的花朵应该被移植到皇室的园林中。作者将红梨花与张骞为汉朝开辟西域之路的壮举相比,认为红梨花的移植也需要一番辛勤的努力。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
有欠牛眠子为寻,剩将朽胔换华簪。家阡只免牛羊到,此外穷通得上心。
长江风雨急,巨石虎狼蹲。水自分三道,舟唯过一门。细观真眩目,平下亦销魂。忠信知堪仗,见曹不用喧。
烟雨桃花夹岸栽,低低浑欲傍船来。石湖有此红千叶,前日春寒总未开。
紫府沉沉掩夜关,竹阴清扫月中坛。岁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未晓清风生殿阁,经旬赤气照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