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处,夜雨鸣寒蛩。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妾薄命二首》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命运薄弱、处境艰难的形象。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随着叶子的飘落,风也不再吹动。山上依然绽放着红花。
这里以“叶落”和“山空花自红”来描绘寂静无声的景象,暗示着女子孤独无助的处境。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女子年轻时就被世界抛弃,无法等到年老。她的美好未能实现。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她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忍受这样的苦难,因为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她都无法摆脱这种困境。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天地广大,难道没有一片容身之地吗?然而,女子却无处立足,自身的存在似乎不被容纳。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即使死者有灵魂,也会选择以死相随,表示对生命的绝望。
向来歌舞处,夜雨鸣寒蛩。
无论在哪里歌舞欢场,夜晚的雨声和寒蛩的鸣叫都成为了女子孤独的伴侣。
这两句以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出女子的孤独和悲凉。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寂静无声的自然景象和女子命运的悲惨,表达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无奈和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女子作为一个个体,面对着残酷的现实,无论她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首诗词中透露出对女性命运和社会不公的思考,通过对孤独、困苦的描绘,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凉之情。
秋云卷尽见晴空,瘦耸西湖千万峰。水鸟树林南宕寺,老胡曾未到其中。
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峯。遥想山中店。悬知春酒浓。
为笑江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得地又生金象界,结根仍对水田衣。支公尚有三吴思,更使幽人忆钓矶。
河洛图书排纸上,乾坤爻象只胸中。烦君细算乘除数,吾道何时可变通。
汶溪新制小茅堂,也种山楸间水杨。舍近鸡豚还共食,春来鱼鸟自相忘。松阴客去书连屋,花底莺啼酒满床。却忆东华联辔出,午门霜月漏声长。
潮水迟朝渡,湖村竟日留。肯从沽酒饮,故作挟书游。得句因题壁,逢人问买州。双凫应不远,知道客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