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钗堕地无全股,双凤蟠龙两分去。
虽藏匣底终弃捐,欲卖傍人不直钱。
轳辘宛转黄金井,手挽铜瓶系纤绠。
谁知绠断瓶堕泉,千尺深沉不窥影。
铜瓶堕泉钗堕地,君心何得生离异。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妾薄命》是明代诗人王恭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钗从空中掉落,再也无法完整合拢;
双凤分别飞离,蟠龙也两断离去。
虽然被人放在匣子底,最终却被舍弃抛弃;
想要卖给他人,却无法直接得到金钱。
轮辘转动,宛如黄金井;
手挽着铜瓶,用细绳系着。
谁知道绳子断裂,瓶子掉入泉中,
沉入千尺深渊,无法窥视自己的倒影。
铜瓶掉入泉中,玉钗从空中落地,
君主的心思何以产生分离与别离。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玉钗和铜瓶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离别之痛。玉钗和铜瓶象征着诗人和他的爱人,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迫分离,命运使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诗人通过描述这些物品的遭遇,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无助之情。
赏析:
《妾薄命》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离别的故事。诗人通过物象的运用,将自己和爱人的命运与两个具象的物品相对照,使诗意更加鲜明。玉钗和铜瓶的遭遇象征着诗人和他的爱人的分离,而这种分离却是命运使然,诗人无法控制。整首诗流露出深深的忧伤和无奈之情,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爱情的珍视。通过诗词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命运和爱情的思考和共鸣。
剑津初筮著能名,大府今看佐属城。愧我赠行无好语,只将戒惧与明诚。
都门箫鼓动哀音,丹旐西归诏祖临。故府簪裾空堕泪,高原松槚已成阴。藩朝宣力由忠荩,彝鼎书功映古今。他日甘棠知不剪,五州遗德在人深。
四海岂不广,一身何所归。倦游成白首,知已固黄扉。愧我尚斗食,如君犹褐衣。长年恨相远,晚岁得相依。
天公善转物,剪爪不停轸。春工未削迹,秋事已张本。檀栾嘉菊丛,戢戢露奇蕴。枝分要及时,手植须着贤。清晨东篱下,畚插自畦轸。土膏入新萌,秀色来衮衮。归休顾衰兰,面目呈可悯。儿童互撏拿,奴仆恣嘲哂。敢望群萧艾,叶置等朝菌。即这粹而温,忍死子不愠。山翁饱经事,遇物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雕墙风定,绮窗烛灺,沈吟独坐。料雪霜深处,司花神女,暗里焚百和。恼人一阵香初过。把清愁薰破。更那堪得,冰姿玉貌,痛与惜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