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之氛兮,不能云雨。
龟之枿兮,不中梁柱。
龟之大兮,祗以奄鲁。
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诗词:《琴操十首·龟山操》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
龟之枿兮,不中梁柱。
龟之大兮,祗以奄鲁。
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中文译文:
龟山的氛围啊,无法带来云雨。
龟山的枝干啊,无法作为梁柱。
龟山的伟大啊,只能屹立于奄鲁。
知晓将要崩溃啊,无人悲伤我这个伍子。
周公有鬼啊,唉,求我归来辅佐。
诗意和赏析:
《琴操十首·龟山操》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龟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心。
首先,诗中使用了龟山作为象征,以突出作者的主题。龟山被描述为无法带来云雨、无法作为梁柱,这意味着它虽然庄严伟大,却无法为国家带来雨水和支撑。这种描述暗指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暗示国家的困境和衰败。
接着,诗中提到了奄鲁,奄鲁是指当时国家的名称,这里用来指代整个国家。作者通过将龟山与奄鲁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国家状况的忧虑,似乎在预示国家的衰败和崩溃。
最后两句“知将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自己的归责。作者借用了周公的形象,暗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有智慧和才能,希望能够回国辅佐,帮助国家走出困境。
整首诗词蕴含着作者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对自己责任的思考。通过描绘龟山之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心和对自身作用的思索,展示了韩愈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征衣浪自染京尘,骨相终寒不是清。大似有缘乘下泽,多应无分直承明。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平常行一步,却不堕平常。尽道脚长短,谁知脚短长。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铜壶滴漏初昼,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踏舞重拜,圣寿南山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