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辟先元约,长年损积忧。
春移柏城仗,仙去帝乡游。
德并涂莘敏,功临马邓优。
千秋修故事,车马戒如流。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钦圣宪肃皇后挽词二首》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诗词之一。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钦圣宪肃皇后的哀悼和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复位先皇约,
多年受忧痛。
春天移柏城的仗马,
仙子离开帝都游玩。
她的德行并继承了涂莘和敏康,
她的功绩临到了马邓和优昙。
千秋岁月修建了这些故事,
车马匆匆如流水一般逝去。
第二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去年陈福寿皇后驾崩,
今朝我再次写挽词。
她的贞烈传世有名,
她的仁慈感动众人。
她的美德永远不朽,
她的声名在天地间传扬。
我们应该永远珍惜这段历史,
将她的事迹流传千秋。
诗意和赏析:
这两首诗词是对钦圣宪肃皇后的挽词,表达了对她的敬爱和怀念之情。诗词以陈师道独特的笔触展现了皇后的崇高品德和卓越功绩。通过描绘春天中移动的柏城仗马和仙子离开帝都游玩的场景,表达了皇后的离世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忧伤。同时,诗词还提及了皇后所继承的德行和她的功绩辐射到其他皇后,强调了她的影响力和价值。最后,诗词以“千秋修故事,车马戒如流”一句表达了岁月匆匆,时光如水流逝,强调了历史的长久和故事的传承。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钦圣宪肃皇后的深切怀念和对她的赞美之情。同时,诗词中所揭示的历史和人物的意义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回忆。通过阅读和赏析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宋代社会对于伟大人物的景仰和对历史的敬畏,同时也能体味到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周公歌七月,耕稼乃王术。宣王追祖宗,考牧与宫室。甘棠能听讼,召伯圣人匹。後生论常高,於世复何实。
屋角羲娥转两轮,今朝水帝又司辰。山家尝稻知良月,野径寻梅见小春。一岁坐看除得尽,百年正与死为邻。谁能思许无穷事,闭合开炉但饮醇。
与姊别时啼,头比姊肩低。几年不见姊,眉与姊夫齐。春兰秋菊各芳泽,花蚤花迟总堪惜。生憎一对似花人,恼杀十年花下客。花时能几何,客恨不胜多。翻作相思树,缠丝复绕萝。鸳鸯宿海底,好梦落风波。空有青衫泪,双弹向翠蛾。寂寂杨花坞,迢迢桃叶渡。长江南北头,总是相思路。
惠持游蜀久,策杖欲西还。共别此宵月,独归何处山。对鸥沙草畔,洗足野云间。知有玄晖会,斋心受八关。
僧寺聚观刊石处,人家传写挂牌时。
生绢六幅淡墨图,伊人笔端有造化。骅骝汗血捉电光,牯牸倦耕眠草下。陂塘漠漠烟雨后,出水群鱼戏潇洒。细看物物有生意,不比寻常能画者。请君就此三景中,挥毫添我作渔翁。岸头孤石持竿坐,白鹭同居莆苇丛。有时寻诗出游衍,款段徐行山路远。奚奴逐后背锦囊,木杪斜阳鸦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