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胜风流,乐事良辰,一时四并。
正榆更新火,觞浮曲水,那堪上巳,又是清明。
赤壁功名,东坡文字,俯仰人间无古今。
诗书帅,对烽烟静昼,俎豆添春。
水边天气催人。
便须认杨花雪样生。
慨英风满席,思旌绵上,清谈束阁,肯记兰亭。
安得长绳,高悬碧落,系住画檐红日阴。
柔桑外,听鸣鸠唤雨,全胜流莺。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沁园春(丁酉春陪制垣齐安郡圃曲水之集)》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形胜风流,乐事良辰,一时四并。
正榆更新火,觞浮曲水,那堪上巳,又是清明。
赤壁功名,东坡文字,俯仰人间无古今。
诗书帅,对烽烟静昼,俎豆添春。
水边天气催人。
便须认杨花雪样生。
慨英风满席,思旌绵上,清谈束阁,肯记兰亭。
安得长绳,高悬碧落,系住画檐红日阴。
柔桑外,听鸣鸠唤雨,全胜流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园林景色和人情世态为主题,描绘了一个美好而和谐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园中的景物和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人文风景的向往。
诗的开头“形胜风流,乐事良辰,一时四并”,形容了园中景色的美丽和宜人的时光,四季合一,融汇了春夏秋冬的景致。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一系列的场景和节日,如“正榆更新火,觞浮曲水,那堪上巳,又是清明”,表现了春日的喜庆和活力,以及人们在节日中的欢聚和欢乐。
诗中提到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文人雅士,如“赤壁功名,东坡文字”,这里指的是赤壁之战和苏东坡的文学才华,借以凸显英雄事迹和文学成就在历史上的卓越地位。
“诗书帅,对烽烟静昼,俎豆添春”这句表达了对文人才华和学问的赞美,诗书之学犹如将军的帅才,而在战乱的时代,文人的才华能够为社会带来宁静和繁荣。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慨。“水边天气催人。便须认杨花雪样生。”这里通过描绘春日水边的景象,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变迁,以及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最后几句“慨英风满席,思旌绵上,清谈束阁,肯记兰亭。安得长绳,高悬碧落,系住画檐红日阴。柔桑外,听鸣鸠唤雨,全胜流莺。”通过描绘文人雅士的场景和心境,表达了对清雅宴会和清谈文化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追求。
然而,从这首诗词的文字内容来看,它主要描绘了春日园林景色和人情世态。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通过景物和节日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人文风景和自然的向往。诗中还涉及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文人雅士,以及对文学、学问和清雅生活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日园林景色和人情世态的热爱和追求。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美好时光、自然和文化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人文的思考和感悟。
矮缾煮粥犹难继,小甑蒸糕岂解常。偶得盐醯便豪侈,晨餐满舍野蔬香。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洁白无瑕美不娇,炯如珠玉粲林皋。独开残腊与时背,奄胜众芳其格高。欲启月宫休种桂,如何仙苑却栽桃。不将品质分优劣,痛饮花前读楚骚。
踪迹未辞鸳鹭客,梦魂先到鹧鸪村。
公主林亭地,清晨降玉舆。画桥飞渡水,仙阁迥临虚。新晴看蛱蝶,早夏摘芙蕖。文酒娱游盛,忻叨侍从馀。
良药扶衰抵万金,渐加糜粥辍呻吟。溪风拂簟有秋意,山影半庭生夕阴。薄俗只成惊老眼,幽居正得遂初心。岸巾待月栏干曲,更觉天公爱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