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黄花,渊明之后,谁当汝俦。
记龙山昨夜,寒泉九井,帽轻似叶,髯戟如虬。
庚扇西风,孔林落照,银海横波十二楼。
闲笑道,那华亭上蔡,再见何由。
人生似我何求。
算惟有高人高处游。
笑如今别驾,前时方外,尘埃半百,岁月如流。
如此连墙,今年不见,一首犹胜万户侯。
偷闲好,便明朝有约,莫莫休休。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沁园春(和刘仲简九日韵)》是宋代刘辰翁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九日黄花,渊明之后,谁当汝俦。
记龙山昨夜,寒泉九井,帽轻似叶,髯戟如虬。
庚扇西风,孔林落照,银海横波十二楼。
闲笑道,那华亭上蔡,再见何由。
人生似我何求。算惟有高人高处游。
笑如今别驾,前时方外,尘埃半百,岁月如流。
如此连墙,今年不见,一首犹胜万户侯。
偷闲好,便明朝有约,莫莫休休。
诗意和赏析:
《沁园春(和刘仲简九日韵)》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和人生感慨的诗词。诗词以九月黄花为开篇,黄花是渊明(指东晋名士谢安)之后的花,作者在此表达了对渊明的敬仰之情,并询问谁能与他相媲美。
接下来,作者回忆起昨夜在龙山看到的景象,描述了山上的凉泉和九口井,比喻自己的帽子轻盈如叶子,胡须弯曲如虬龙。庚扇西风,孔林中的景色被夕阳映照,银海横波在十二楼上闪烁。作者在这里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美的赞叹。
接下来,作者以闲笑的口吻,提到了华亭上的蔡,暗指华亭上的人物,表示再次相见的机会很少。他对人生的追求和渴望也在此体现,认为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只有高人才能在高处游荡。作者以自嘲的态度表示,笑言自己已经离开了当初的环境,岁月如流,尘埃飞扬。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作者说今年无法再见到连墙(指故友)了,但一首诗词仍胜过万户侯(指世俗的荣华富贵)。最后两句以偷闲与明朝有约的方式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展示了作者的感慨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蜀人谁不望西还,何事天公独我悭。两度来逢单瘀岁,腥风血雨满人间。
青丝游骑踏春芜,二月王孙入旧都。柳色东风村店路,杏花微雨酒家垆。断桥野草寻朱雀,古碣荒苔辨赤乌。挟得红妆歌《子夜》,寒潮双桨莫愁湖。
不嫌来往日诗筒,春兴无穷我欲东。一雨放行三尺水,万松回纳半帆风。且将南浦难题景,寄在西山绝顶峰。柳处酒家花处寺,并留他日款游从。
树阴初合苔生晕,花蕊新成蜜满脾。莺燕各归巢哺子,蛙鱼共乐雨添池。少年春物今如此,老病衰翁了不知。饱食杜门何所事,日长偏与睡相宜。
扶风贵公子,早岁伴山家。吹笛堕秋叶,读书随晓鸦。业成心自叛,学苦我长嗟。石室非人住,穷山雪似沙。
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古泉积涧深,竦竦如刻成。楚客卧云老,世间无姓名。因兹千亩业,以代双牛耕。乱林不可留,寸茎不可轻。风暖斗出地,仰齐故年茎。幽室结白茅,密叶罗众清。照水寒澹荡,对山绿峥嵘。苍松含古貌,秋桂俨白英。相看受天风,深夜戛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