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般涉调)》

心膂良臣,帷幄元勋,左右万几。
暂武林分阃,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
易镇梧台,宣条期岁,又西指夷桥千骑移。
珠滩上,喜甘棠翠荫,依旧春晖。
须知。
系国安危。
料节召、还趋浴凤池。
且代工施化,持钧播泽,置盂天下,此外何思。
素卷书名,赤松游道,飙驭云軿仙可期。
湖山美,有啼猿唳鹤,相望东归。

作者介绍

张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佥判张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兴军,辟爲通判(《画墁录》)。歷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以词着,与柳永齐名,苏轼以爲“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嘉泰吴兴志》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 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志》(简称嘉禾志)等。另从《安陆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作品评述

《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般涉调)》是宋代张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心膂良臣,帷幄元勋,左右万几。
暂武林分阃,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
易镇梧台,宣条期岁,又西指夷桥千骑移。
珠滩上,喜甘棠翠荫,依旧春晖。
须知。系国安危。料节召、还趋浴凤池。
且代工施化,持钧播泽,置盂天下,此外何思。
素卷书名,赤松游道,飙驭云軿仙可期。
湖山美,有啼猿唳鹤,相望东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有才干的官员,他是皇帝身边的重要辅佐者。他机智勇敢,掌握着万机重权。暂时离开都城,东南方的外地,有着华丽的锦衣乡社,但还未达到巅峰的时候。他轻易地平定了梧桐台的叛乱,宣示了岁月的期许,又将目光转向西方的夷桥,引领千骑军队前进。在珠滩上,他欣喜地看到甘棠花荫依然翠绿,阳光依旧明媚。他知道,自己的行动与选择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他料到将会被召回,回到浴凤池(指皇宫),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代表皇帝施行政治改革,持有权杖播种福泽,也为整个天下设立了规则,除此之外他还有何思虑。他沉浸在古书卷名中,自由自在地游荡在赤松之间的道路上,期待着能够乘风驭云,成为仙人。湖山美景中,有猿猴的啼叫和鹤鸣声,这是东方归程的征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一个忠诚有能力的官员的形象,展现了他的聪明智慧、决断力和领导能力。他具备着治理国家的智慧和勇气,是皇帝的得力助手。他在外地展开行动,处理各种事务,同时也关心着国家的安危。他不仅注重政治改革,还关注文化教育,对古书卷名有深入的研究。他渴望超越尘世,追寻仙人的境界。整首诗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官员形象的讴歌,同时也体现了对国家安定和美好归途的向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展示了宋代士人对理想官员形象的推崇和追求。

  • 《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十一首》

    天畏遐福,允彰父慈。维昔旷典,我能举之。徐尔陟降,敬尔威备。申锡无疆,永言保之。

  • 《挽姚君二首》

    处心心无愧,持身德有常。施恩周里闬,植福遍僧坊。入户书盈室,开樽客满堂。清芬传后叶,看取桂枝芳。

  • 《旬日公事颇简喜而有赋》

    社近楼台昼已长,丰年颇减簿书忙。雨催树绿吹箫陌,日射尘红击鞠场。农事渐兴初浸种,吏衙早退独焚香。晚来别有欢然处,检教儿书又一箱。

  • 《长相思(高调)》

    夜色澄明。天街如水,风力微冷帘旌。幽期再偶,坐久相看才喜,欲叹还惊。醉眼重醒。映雕阑修竹,共数流萤。细语轻盈。侭银台、挂蜡潜听。自初识伊来,便惜妖娆艳质,美眄柔情。桃溪换世,鸾驭凌空,有愿须成。游丝荡絮,任轻狂、相逐牵萦。但连环不解,流水长东,难负深盟。

  • 《月下杲饮七首》

    酒边无物伴长瓶,一颗新莲一段冰。月下不风终是爽,烛光何罪也堪憎。

  • 《早春》

    良夜岁应足,严风为变春。遍回寒作暖,通改旧成新。秀树因馨雨,融冰雨泛蘋.韶光不偏党,积渐煦疲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