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梅梢,小春近也,花应渐开。
记华堂此日,红牙丝竹,欢声昨夜,翠玉樽罍。
雾节童童,金_曳曳,人自阆风玄圃来。
嬉游处,任沧波变陆,劫火成灰。
行天看取龙媒。
笑卫霍当年如此哉。
有笔头文字,何妨挥洒,胸中兵甲,解洗氛埃。
见说君王,防秋才了,便著芝泥封诏催。
功名事,付孱颜燕石,突兀云台。
黄机,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曾仕州郡,也是著名诗人。著有《竹斋诗余》、《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等。
《沁园春(寿)》是宋代黄机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问候梅树梢头,小春已经近了,花儿应该逐渐开放。记住华堂这一天,红牙丝竹,欢声昨夜,翠玉酒杯。清晨雾气朦胧,金色的阳光晃眼,人们从阆风玄圃来到这里。在游玩的地方,随波逐流,劫火化为灰烬。仰望天空,寻找龙的消息。笑着提起了卫霍当年的事情。有文字的笔头,为何不挥洒出来,胸中的壮志,洗去尘埃。听说君王正在防秋,便请用芝泥封好诏书催促。功名的事情,交给软弱的颜燕石,高耸的云台突兀耸立。
诗意:
《沁园春(寿)》以寿字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思考。诗词开篇以问候梅树的梢头,表达了小春已经来临的喜悦之情。接着描述了华堂的喜庆场面,音乐和欢声不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清晨的雾气和金色的阳光,将人们从繁忙的城市带到了自然的怀抱中。诗中还提到劫火成灰,表达了一种对曾经的破灭和消失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提到君王和功名的事情,展示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权势的观察。
赏析:
《沁园春(寿)》以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之情。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梅花初开、华堂喜庆的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海之中。诗中的雾气、阳光和童童金色等描写手法,增强了春天的真实感和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人通过文字将读者带入自然中,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喜悦。
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劫火成灰与华堂的喜庆、阆风玄圃与高耸的云台等对比,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外,诗人还融入了对君王和功名的思考,展示了他对权势和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索。通过将君王与秋天联系起来,诗人传达了一种对权力的关注和对世事变迁的洞察。诗中提到的软弱的颜燕石和突兀的云台,表达了对现实中人们不同命运和地位的思考。
总的来说,《沁园春(寿)》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喜悦,同时融入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使得诗词更富有内涵和意蕴。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喜悦,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变迁。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南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云光身后落,雪态掌中回。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风清日晚溪桥路。绿暗摇残雨。闲亭小立望溪山。画出明湖深秀、水云间。漫郎疏懒非真吏。欲去无深计。功名英隽满凌烟。省事应须速上、五湖船。
七百里山界,飞沙与乱云。虏骑择虚至,戍兵常忌分。啸聚类宿鸟,奔败如惊麕。难稽守边法,应敌若丝棼。
樟源岭下炼丹井,建德道间仙女泉。埋没只今谁汲引,信知名字托人贤。
南北东西俱我乡,聊从地主借绳床。诸公共得何侯力,远方新抄陆氏方。老去事多藜杖在,夜来秋到叶声长。蓬莱可托无因至,试觅人间千仞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