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有缘,白首重来,信不偶然。
怅怆凄未洗,平戎何策,英灵不绝,赖蜀多贤。
耆旧二三,甲兵百万,力障狂澜回巨川。
秋声静,共巍楼把酒,自足筹边。
何人为我笺天。
焉用此客星留井躔。
正柴桑栗里,稻肥蟹健,松江笠泽,莼美鲈鲜。
百计求闲,一归未得,便得归闲能几年。
持公赋,待后堂新唱,夸语彭宣。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沁园春(乙卯初度和程都大韵)》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雪山有缘,白首重来,信不偶然。
在雪山间有缘相遇,我们白发苍苍地再次相逢,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不是偶然的。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认为人们的相遇和重逢并非偶然,而是命运的安排。
怅怆凄未洗,平戎何策,英灵不绝,赖蜀多贤。
我心感慨万分,悲伤未能洗涤,平定战乱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呢?英勇的英灵并没有消失,多亏了蜀地有许多贤者。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和英勇的思考,同时赞扬了蜀地的贤人。
耆旧二三,甲兵百万,力障狂澜回巨川。
老朋友们已经老去,只剩下二三人,而敌人的兵力却达到了百万,我们的力量难以阻挡战乱的狂澜,巨大的河流也无法回归。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战争的反思,认为战乱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秋声静,共巍楼把酒,自足筹边。
秋天的声音宁静,我们共同在高楼上举杯畅饮,满足于自己为国家边疆筹备事务。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尽力为国家边防做出贡献的决心。
何人为我笺天。焉用此客星留井躔。
有谁能为我写信给上天?为何要依靠这颗客星停留在井边?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无法与上天交流的无奈和困惑。
正柴桑栗里,稻肥蟹健,松江笠泽,莼美鲈鲜。
正是柴桑和栗里的时节,稻谷肥美,螃蟹健壮,松江的草帽湖泽,水鲜莼菜和鲈鱼美味可口。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所处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丰饶自然资源的赞美。
百计求闲,一归未得,便得归闲能几年。
我百般努力寻求宁静,但一直未能实现,即使得到宁静也只能维持几年。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持公赋,待后堂新唱,夸语彭宣。
我持续地完成公务,等待着后堂新的歌唱,赞美着彭宣的才华。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工作的坚持和对才华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沁园春(乙卯初度和程都大韵)》表达了对人生、友情、战乱、边疆防卫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命运、命中注定的信念,对友情和英勇的赞扬,对战乱无法挽回的忧虑,对宁静和自足的向往,以及对丰饶自然资源的赞美和对追求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以流畅的词句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关怀。
匡庐之山瀑布泉,老子结社来何年。林间经罢常随鹿,云外樵归或遇仙。坐石有时巾挂树,焚香终日袖携烟。市南别有秋江水,种得花开总是莲。
当年曾任青春客,今日重来白雪翁。今日当年已一世,几多兴替在其中。
诗境千梅匝草堂,参军今又课梅忙。悬知句子追群谢,每见乡人说季方。处士骨寒谁得髓,老夫鼻塞尚闻香。诸君摘出惊人语,玉篴横吹入乐章。
初开江月透双林。隐映素波深。风恬湛然莹净,清夜好知音。白醪酒,自然斟。信时吟。无萦无系,豁畅开怀,一任浮沉。
诏书征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阊阖九天通奏籍,华亭一鹤在朝行。沧洲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九十秋光三十八,新居初度称觞。青衫彩服列郎娘。孙枝无处著,犹欠两东床。尽是当年亲手种,如今满院芬芳。只凭方寸答苍苍。个中无尽藏,谁弱又谁强。